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16:54

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原文

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

清·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古诗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赏析

李煜《破阵子》中有一句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如今我想用“玉树琼枝作烟萝”来形容贺双卿。她就是这样一位女子,美好得如同烟雾中的琼枝玉树,只可惜她的家人没有吴藻父亲那样的眼光,根本没有在意她的一身才气,竟为了三石谷子的聘礼将她嫁给了一个俗不可赖的的粗暴农民,这不啻将她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贺双卿被比作清朝的李清照,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女词人,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居然没上过一天学!据说贺双卿的舅舅是当地私塾的杂役,借着这一层关系,小双卿经常去私塾学馆的窗外听先生讲课,她天赋异禀,自幼聪明伶俐,一点就透,听了多年的课之后,居然能够自己写诗作词。倘若生在富贵人家,贺双卿估计跟吴藻一样,成为方圆百里有名的才女,来提亲的人足以把他们家的门槛踩烂。奈何生在乡野农家,周遭的村民只会挖地种菜,大字都不识一个,更别说懂得欣赏贺双卿的才华了。贺双卿就像一株长在草丛中的鲜花,美丽异常,芳香四溢,野草却不懂得欣赏,还认为她跟自己一样也是普通的杂草。

咏絮才女谢道韫认为丈夫王凝之太平庸,朱淑真嫌丈夫粗俗想要离婚,吴藻觉得丈夫不够风雅只会打算盘,要是让这几位姑娘来看看贺双卿的丈夫,她们就不会这样抱怨了。同为才女,贺双卿的命运比她们不知道惨多少倍,家境贫寒也就罢了,还嫁了那样一个粗俗不堪的丈夫。

贺双卿的丈夫名叫周大旺,名字跟他的人一样俗,他比贺双卿整整大了十几岁,是个除了砍柴种地赌博打老婆之外什么都不懂的庄稼汉。像贺双卿这样的女子,再没文化的人见了也懂得怜惜,可偏偏周大旺不会,他稍不顺心就会对贺双卿又打又骂。要是碰上他赌输了钱或者喝醉酒,贺双卿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可怜贺双卿,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周大旺的父亲一早就死了,他是被母亲一手带大的。看周大旺的人品就知道周母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动不动就打骂贺双卿。贺双卿累死累活做完一天农活,非但得不到任何安慰,还得忍受这母子俩的侮辱,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使得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的贺双卿一天比一天消瘦。而这满腔的愁苦,她找不到人倾诉,只能以诗词的形式写下来,聊以自慰,有一首《浣溪沙》:

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嫌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从中就能看出贺双卿平时的生活有多苦了,下阕的“汲水种瓜偏嫌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写的很直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贺双卿怨恨的是什么,幸好那对粗俗的母子看不懂,不然被他们发现了,少不了又是一顿暴打。

虽然看不懂,但是周母和周大旺都很厌烦贺双卿写字,又是折她的笔又是烧她的诗词,打骂更是少不了的。即便如此,贺双卿也从没放弃过写词,那是她可以抒发心中愁苦的唯一方式,也是她此生最大的爱好,要是连这一点权利都给剥夺了,那她就真的生不如死了。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也不敢用家里的钱去买这些东西,于是就以碳代笔,写在树叶上。她天生就是该当诗人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尚且能创作出如此清丽的词。

如果说贺双卿的一生都活在黑暗当中,那么邻家女子韩西则是照亮她生活的唯一一盏明灯。韩西是周家的邻居,和贺双卿很投缘,身为农家女子的韩西不认识字,但是她和周家母子不一样,认为会写字作诗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所以对贺双卿多多少少有点崇敬。《凤凰台上忆吹箫》是贺双卿写给韩西的词,也是她所有诗词中我最喜欢的一首,颇有李清照的风格。

词的上阕,“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虽是写景,却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她为什么哀愁呢?因为韩西要嫁人了,眼看好友就要离开自己,生活中唯一的一盏灯要灭了,以后她的生命就真的是一片黑暗。“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写的正是韩西的离去,此一别,山长水阔,再见不知是何年。她心中酸楚难耐,又不知向谁人诉说。

所以贺双卿下阕才会写“问天不应”,生在这样的乡野,嫁给这样是粗暴之人,实非她所愿,她心里无限愁苦,向天诉说天却不能给她回应。而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韩西也要嫁人了,从今以后没人会在乎她关心她,也没有人陪她一起说说笑笑,她只能背着丈夫和婆婆,偷偷将心事写在树叶上。生活已经痛苦到这种地步,谁还有心思去管以后的生死呢?

贺双卿的词就跟她的人一样清新自然,没有绮丽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她也不想用太美的话语写出什么旷世之作,写诗词不过是她宣泄心中愁苦,聊以慰藉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贺双卿写东西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去炼字,去琢磨这样写好不好美不美,每一句诗词都是发自她内心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反正写了只是给自己看,没准下一刻就会被恶婆婆烧掉。

这一阕《凤凰台上忆吹箫》十分凄美,贺双卿巧妙地用了一连串的叠字,使得整首词感染力非常强,读完也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甚至不知不觉被她的情绪所影响,心里跟着发起愁来。清代学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这样评价贺双卿这阕词:“其情哀,其词苦。用双字至二十余叠,亦可谓广大神通矣。易安见之,亦当避席。”陈廷焯对贺双卿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尤其是“易安见之,亦当避席”这句话。韩西的离去令贺双卿写出如此哀怨凄美的词,可见韩西在她心中的意义,对她来说,韩西不仅仅是一个好朋友,更是照亮她生活的明灯。

贺双卿的事迹之所以能够被后人知道,皆因清朝学者史震林的写实笔记《西青散记》,书中详细介绍了贺双卿的苦难生活以及诗词创作,对她的好友韩西也略有描述:“邻女韩西,新嫁而归,性颇慧,见双卿独舂汲,恒助之。疟时,坐于床为双卿泣。不识字,然爱双卿书。乞双卿写心经,且教之诵。是时将返其夫家,父母得饯之。召双卿,疟弗能往,韩西亦诸食。乃分其所食自裹之遗双卿。双卿泣为此词,以淡墨细书芦叶。”

这段文字写的是韩西嫁人后回娘家所发生的一件事。当时贺双卿天天被周家母子折磨,得了很严重的疟疾,行动不方便。韩西回娘家住了几天后要走了,父母为她饯行,请了贺双卿去参加,贺双卿因病不能前往,韩西便亲自去看她,还给她送去了食物。贺双卿十分感动,流着泪又写了一首赠韩西的词,《摸鱼儿·谢邻女韩西馈食》:

喜初晴,晚霞西现,寒山烟外青浅。苔纹干处容香履,尖印紫泥犹软。人语乱,忙去倚柴扉,空负深深愿。相思一线,向新月搓圆;穿愁贯恨,珠泪总成串。

黄昏后,残热谁怜细喘。小窗风,射如箭。春白秋红无情艳,一朵似侬难选。重见远,听说道,伤心已受殷勤饯。斜阳刺眼,休更望天涯,天涯只是几片冷云展。

除了对韩西只言片语的介绍,史震林在《西青散记》中也叙述了自己和贺双卿相识的过程。那一年,举人史震林和段玉函等几个文人来到贺双卿所在的小山村,正好碰见贺双卿出门倒垃圾,他们觉得好奇,没想到乡野山村中居然有这样美貌的女子。再一看贺双卿所倒的垃圾中有很多写有诗词的树叶,叶子上的诗词无不清丽优美,令他们大为震惊,于是便向人打听贺双卿。在听说了贺双卿的悲惨命运后,这几个文人对她甚是同情,都想帮助她。

可是贺双卿是在封建传统思想下长大的女子,她不敢和史震林等人来往,多说句话都怕被丈夫发现。当时史震林等人想帮贺双卿摆脱痛苦的生活,只怪贺双卿胆子太小,把送上门的机会往外推。她对史震林说:“田舍郎虽俗,乃能宛转相怜,何忍厌之,此生不愿识书生面矣。”意思是说,丈夫虽然粗俗,她还是要跟着他的,不忍心弃他而去,这一辈子不愿意和史震林他们再有来往了。倘若她跟着史震林等人离开,以后的命运肯定大不一样了,不管怎么样肯定比她原先的生活要好。也不能怪贺双卿传统,换做同时代的其他女子,十个有九个会拒绝,更何况贺双卿家中还有那么凶恶的丈夫和婆婆,她早就被他们打骂怕了,哪里有胆子接受史震林的好意。

史震林一行人离开后,贺双卿继续过着她的凄惨日子。丈夫和婆婆的打骂加上日益严重的疟疾,贺双卿二十岁就去世了。若非史震林的《西青散记》,她的事迹永远不可能被人知道,更别说留下作品了。死对于贺双卿来说,大概是唯一的解脱。

玉树琼枝作烟萝,只怨天命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