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海棠原文
咏白海棠
清·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赏析
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红楼梦》的,只记得那时候还很小,所关注的根本不是小说的背景以及有什么现实意义,尚在爱幻想年代的我,眼中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当时曾想,为什么作者那么残忍,不让宝哥哥和林妹妹在一起,而是非把宝姐姐配给他?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最常被拿出来评论的两个人物,有人喜欢薛宝钗,觉得她聪明识大体,而林黛玉太纤细敏感,动不动蹙起眉头愁啊愁的。喜欢林黛玉的人则觉得薛宝钗心思太过深沉,做人太过圆滑。不得不说,薛宝钗确实比林黛玉更能胜任“宝二奶奶”这一职位,若让她来掌管荣国府,绝对不会比王熙凤差。相反,林黛玉只适合和贾宝玉共读西厢,共话诗书,做一对无忧无虑的小情人,以林妹妹的性子,是万万扛不起管理荣国府的重任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从她们的为人处世中能看出来,从她们所作的诗中也能看出来。
喜欢看《红楼梦》的人,自然会对填诗作词的场景感兴趣。无论是元春省亲时众人一齐写诗,还是海棠诗社成立时大家纷纷咏白海棠,相比贾府没落后的萧条凄冷,热闹的场面总是让人留恋。
林黛玉的诗永远和她的人一样,带着一丝清高,一丝忧愁,而她笔下的白海棠正是她本人的化身。林黛玉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林如海进士出身,任苏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更不用说了,堂堂贾家的女儿,岂会是毫无学识之人?林黛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天生一颗七窍玲珑心,才华横溢,聪慧高洁。她咏白海棠,首先描写了白海棠的生存环境: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湘帘”是用湘妃竹做的帘子,穷苦人家是不会有心思置办这样的装饰的,只有富贵人家才会有此雅致的闲心。林黛玉的家境虽不贫穷,但也算不得富贵,富贵的是贾府,不是她自己的家,所以诗中所写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一个“半”字,道出了她的尴尬处境:她只是寄宿在贾府之中,不是真正的贾府小姐。
普通的花草生长在泥土和瓦盆里,白海棠却以冰为土,以玉为盆,远不是野花所能比的。这让我想到了明代诗人张潮对美人的定义:“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白海棠以冰为土,以玉为盆,这样的条件下所栽培出来的花朵,岂能不美?不仅美,她还集高洁、雅致、贵气等为一体,俨然就是花中的林黛玉。
全诗中最具灵气的,当属“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林黛玉没有把花当成植物来写,在她眼中,花就是她自己。和梨花有关的诗词中,我最喜欢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这句诗咏的是雪,并非梨花,岑参把雪花满树的景象形容为“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岑参眼中,梨花洁白就像白雪一样。所以林黛玉说以“偷得梨蕊三分白”来形容白海棠,既写出了她的颜色洁白,同时又给予了她灵气,而这一灵气在后半句中更为明显。卢梅坡有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对卢梅坡而言,雪和梅各有优势。
雪花比梅花洁白,梅花比雪花多一段香味,之所以有香味,是因为雪花无根,没有灵魂,梅花有生命,她是有灵魂的。除此之外,凌寒傲雪的精神一直为人赞颂,这也是她灵魂所在之一。白海棠从梨花那里得到了洁白的颜色,又从梅花这儿借来了灵魂,同时拥有了梨花和梅花最美的精华,傲视群芳。
白海棠冰清玉洁,美丽高贵,也正因为她比其他的花儿优秀,她成了独立于花丛之外的那一株。这跟林黛玉的形象也吻合,她不像薛宝钗那么圆滑,能讨所有长辈的欢心。清高的林黛玉也不喜欢往人堆里凑,去逢迎讨好,所以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孤独的,这一份孤独,她也写在了诗中,借白海棠的愁来诉说她心中的愁。
“月窟仙人缝缟袂”中的月窟指的就是月宫,自然,这位仙人就是广寒宫的仙子嫦娥了。和丈夫后羿分开后,嫦娥一直孤零零生活在月宫里,虽有玉兔陪伴,但玉兔终归不是人,不能和她分享喜悦与孤独,再者,她所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能给她关爱给她温暖的人,可惜她和后羿天人永隔,她的孤独和寂寞会永远持续下去。嫦娥一直都是寂寞的代名词,闺中寂寞害相思的女子,都喜欢自比月宫嫦娥。林黛玉咏白海棠时提到嫦娥,她想表达的是白海棠的孤独,也是她自己的孤独。除了嫦娥之外,林黛玉还塑造了另一个形象——秋闺怨女。怨女为何要怨?自古以来,诗词中和“怨”字沾边的女子,皆因寂寞。嫦娥代表的是白海棠的愁,秋闺怨女代表的自然是白海棠的怨了,她是孤独的,虽然阳光下的她开得很美丽很灿烂,但是没人看得到她内心的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愁,因为寂寞,所以怨。
白海棠既然是林黛玉的化身,纵使孤独寂寞,也绝不会影响她本身的完美。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挚爱林黛玉这一形象了。她是孤独的,同时也是清高的,她是花一样美好的女子,她爱花,葬花,甚至为花而流泪,就如《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黛玉可怜花儿落了一地,心中不忍,要亲手把她们埋葬。而她对花所流露出的情感,其实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再来看薛宝钗的《咏白海棠》,和林黛玉笔下的花是全然不同的两个形象: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和林黛玉一样,薛宝钗所写的白海棠,也能反映她的性格。林黛玉写的是“半掩门”,薛宝钗写的却是“昼掩门”,她虽然也寄宿在贾府,但是薛家乃是红楼四大家族之一,家中富贵非常,薛姨妈和王夫人又是亲姐妹,薛宝钗不会有林黛玉那种寄人篱下的尴尬。
写完了诗,肯定是要赏诗评诗的,《红楼梦》中,诗社众成员看了林黛玉的诗之后,都觉得她写得最好,唯独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且不论李纨评价得对不对,她对薛宝钗和林黛玉二人所写的诗的定义却没说错,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则含蓄浑厚。说的是诗,其实又何尝没有她们二人的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