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15:59

枫桥夜泊原文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古诗赏析

枫桥夜泊赏析

苏州,我喜欢称她为姑苏。忘了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这座江南名城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或许是我天生喜欢古韵浓郁的地方,或许是那句有名的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这两个同样美丽的地方,自古以来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吴就是苏州所在的江苏省,越便是浙江了。那时候的人提到江南,一般都不叫江南,称之为吴越。

姑苏留在历史上的倩影,值得一提的是吴王夫差所建的姑苏台。吴国打败越国后,夫差渐渐得意忘形,沉迷于声色犬马,他宠爱美女西施,在姑苏台大兴土木建馆娃宫,与西施纵情声色,最终被手下败将勾践反将了一军。夫差自刎而死,耗费巨资兴建的姑苏台被越兵付之一炬,在火海中灰飞烟灭。很早之前就觉得,《封神演义》中武王伐纣的故事有吴越之战的影子:西伯侯原是商纣王的臣子,勾践曾被夫差打败,臣服于吴国;商纣王宠爱妲己,搜刮民脂民膏为她建摘星楼,夫差宠爱西施,为了与她一同享乐不惜斥巨资兴建姑苏台馆娃宫;摘星楼被越西周士兵烧成灰烬,姑苏台最终被越兵付之一炬……

姑苏尽风雅,文人墨客从不吝惜笔墨和绮丽的诗词去歌颂她,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它究竟有名到什么程度?但凡和唐诗有关的书籍,从来不会没有它的身影。张继本身并非特别有名的诗人,亦没留下其他特别出彩的诗词,唯独这首《枫桥夜泊》家喻户晓,让他名留千古。其中“姑苏城外寒山寺”一句,把寒山寺的名气也打响了,没有张继,哪来今天寒山寺的旺盛香火。不得不感叹,古人笔下的那些诗词,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姑苏城外寒山寺,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欲把西湖比西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这些诗词名篇为它们所描绘的地方不知增加了多少人气。

张继在诗中一共提到了三个地方,寒山寺就不必说了,“江枫”二字指的是寒山寺附近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枫桥,为姑苏特有的夜景所吸引,月夜的霜花,江上的渔火,宁静而温馨。其中我甚是喜爱“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对于水乡出生的我来说,渔火实在是太常见也太熟悉了。夜空无论是银月高挂还是黑如泼墨,点点渔火始终安静地浮在水面之上,让人没由来地多出一份安全感。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何等微妙的字眼,月夜本清寒,渔火却是其中的暖色,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怀着一腔孤寂,对愁而眠。他是被姑苏独特的夜景所感染,突然萌生了思乡之情。同一片月光下,不知此时家乡是怎样一番景致?惆怅之际,寒山寺的钟声敲响了,声声传入客船之中。这样的钟声叫“无常钟”,当时的寺庙,每天半夜会在固定的时刻敲钟。这里的“夜半钟声”跟南朝诗人王籍所写的“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夜本宁静,除了乌啼之声,再无其他。而寒山寺忽然响起的钟声,衬得这枫桥之夜愈发寂静,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也愈发浓郁。

关于姑苏的诗,张继写了不止一首。后来他再次泊船枫桥的时候,又写了一首《枫桥再泊》。这首诗远没有《枫桥夜泊》的名气大,意境却是一样的美:

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两首诗的韵味差不多,都带着点惆怅的清冷美,寒山寺的钟声,也随着这两首诗响彻千古,余音不断。

枫桥“夜”泊,顾名思义,写的自然是姑苏的夜景。仅是夜晚的景色就已让人沉醉,更别说是全景了。唐朝诗人杜荀鹤名气不是很大,但是他这首《送人游吴》却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如果说张继写姑苏带着淡淡的哀愁,那么杜荀鹤的笔墨中则融入了亲切和质朴,他不像写诗,倒像是亲口与人诉说姑苏的景致:你到姑苏的时候会看见,那里的房屋都是倚着河而建的,城中没有多少闲置空地,小巷子里的河道上有很多小桥,夜市上到处是百姓吆喝卖菱角和莲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载满了精美的丝织品……这不就是一幅乡间古镇的水墨画么?“夜市卖菱藕”和陆游的“深巷明朝卖杏花”很像,小巷之中,夜晚卖菱藕,早晨卖杏花,透出的是十足的江南味儿。在江南水乡,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但姑苏又有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美。苏绣闻名全国,“春船载绮罗”,静静泊在河上的画面,怕是只有在姑苏才能见到了。

姑苏之美,在于静,在于韵,在于园林中精致的雕梁画栋,在于小巷中古朴的青石碧瓦,还有夜晚亮起的点点渔火,江上泛起的阵阵烟波和古窗格里飘出的阵阵评弹声。

吴侬软语,留梦姑苏。

更多张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