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忆梁汾》作品原文
清平乐
忆梁汾
清代:纳兰性德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
绕砌蛩螢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
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清平乐·忆梁汾》注释译文
【注释】
①洪皓《木兰花慢》:“正卉木凋零,蛩螀韵切,宾雁南翔。”
②赵彦端《点绛唇》:“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
③白居易《惜落花赠崔二十四》:“晚来怅望君知否,枝上稀疏地上多。”
【译文】
才听闻夜晚凄清的雨声,便觉秋色已深。蟋蟀和蝉在窗外不住鸣叫,人在沉默中回味方才的梦境,被无端的愁绪萦绕。大江前方有无数山峦阻隔,不知道你寂寞的行程抵达了何方?你是否知道我正在小窗里,在红烛下,长久地思念着你,在这个秋雨飘落的夜晚独自体味凄凉。
《清平乐·忆梁汾》赏析评点
【赏析】
秋雨过后,一派清泠之状。小窗红烛下,听蟋蟀声此起彼伏,不禁想起了他乡的友人,不知今夜他飘零在何方,也不知道浪迹江湖的友人,是否知晓还有朋友在默默地思念着他。赵彦端《点绛唇》说“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词人本是游子,却牵挂着倦游的友人,也可谓“愁无据”了。
是词或当写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秋。秋雨过后,小窗红烛,听蟋蟀声起,凉意渐生,不禁想起了他乡的友人,不知他今夜飘零在何方,也不知道浪迹江湖的友人,是否知晓还有一人在秋夜中默默地思念着他,牵挂着他。
【汇评】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性德于康熙二十二年春寄《菩萨蛮》给梁汾后,有一段时间得不到梁汾消息。”
张秉戌《纳兰词笺注》:“这是一首秋夜念友之作,抒发了作者对顾梁汾深切的怀念和深挚的友情。全篇亦情亦景,交织浑融。上片从窗外写起,以实笔出之,由‘夜雨’和‘蛩蛰’有声而‘人不语’的秋声秋意中,引来了对故人的怀念。过片虚写,谓由于江山阻隔而与梁汾不得想见,遂点到‘忆君’之题旨。最后又以‘小窗红烛’之眼前景收束,更加突出了‘此夜凄凉’的氛围和心境。”
【延伸阅读】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宋赵佶《燕山亭》)
◎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宋周紫芝《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