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05:07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作品原文

菩萨蛮

清代:纳兰性德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早下弦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作品赏析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窗外秋叶凋零破碎,人却辗转反侧,久久难眠。异乡漂泊,经年不归,只因那难抑的孤独,故而独独品出了长夜漫漫的痛楚。辗转反侧,忽而望见深秋的月,半月当空,凄冷如水,正如此时的心境。

不知何时已昏昏睡去,也不知道醒来又是何时,只是忽然倍感夜里透骨的寒冷,灯烛摇晃明灭,灯花也随着脸颊上的泪滑落下来。此时此景,处处勾连起心中的伤感,尽付与琴声。

这首词写一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离人,适逢深秋之夜,孤枕难眠的凄惶心境。

上片,先展开一幅凄凉萧条的秋夜图卷。“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叶、秋风、秋雨、“秋天”、“蟾蜍”,营造萧索、凄凉的意境。“蟾蜍”代指月亮,“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典故也给月亮增加了离别与相思的蕴意。在这个凄清的深秋之夜,“离人偏识长更苦”,只有处于某种境地的人才懂得特定事物的特定含义。“长更”就是“长夜”的意思,长夜何以“苦”呢?只因心中孤寂难耐,“欹枕”却久久难以无眠。这与范仲淹的“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颇有同感。一个“数”字反映词人百无聊赖,无所寄托,唯有无意识地遥望长空残月,更加耐人寻味。

从“数秋天”到下片“夜寒惊被薄”之间存在着一个时间的跳跃。这个空隙中所留下的是词人无意识地昏昏睡去和被夜寒突然惊醒的凄惶境地。设身处地想来,一个“惊”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这种半夜醒来、无所依托的孤苦心境。“寒”不仅仅是身体的寒冷,长年别离,孤身在外,心里也生出无尽的寒意。

下片对“情”的经营也是恰到好处。全词上下无一字半言着落在“孤”“独”之类的字眼上,却透着一份刻骨的孤单之感。“泪与灯花落”一句,有着别样独特的含义。泪珠与灯花相对簌簌落下,营造出人与灯烛相对而泣的情景,人怜灯花,灯花却不知怜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因而生出无限的惆怅,一声悠长的叹息也暗含其中。因而觉出无限的伤心,付与瑶琴,然而,却无人听。一声琴音,一腔愁情,孤寂的色彩也显得更加浓厚。

词人的笔法流畅,仅仅据着眼前所见、心中所感,而一一道来,却在朴素中营造出凄美绝伦的意境。这一点丝毫不亚于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绘出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二者相通之处在于景中融情,上片与下片的连接和互通,情与景的交融也正是本词取胜的关键。

除此之外,本词中从景的描绘到情的抒发是有着一个渐入的过程的。起初词人只觉出长夜漫漫的寂寥,但被深秋之夜的寒冷惊醒后,心底的忧伤被“惊”动,无限伤心被莫名触动,独自对着灯花,泪水相伴而落,自而凄惶不堪,本词的情感在这里也就达到了高潮。继而写“玉琴”,赋予词更加悠长不绝的深刻意味。

有人说,“纳兰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他一生有过不少的“悼亡之吟”“知己之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那些不幸的爱情经历为他的创作植入了影影绰绰的凄凉情怀。这首词就是表达心中寂寞之情、孤苦之意的一首代表作,字里行间,景中意外,都是纳兰容若无限孤寂、忧伤的情思。

【相关阅读】

更多纳兰性德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