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04:59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作品原文

菩萨蛮

清代:纳兰性德

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鴂花飞。

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

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团圆照鬓丝。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作品赏析

《菩萨蛮》又名《子夜歌》,或曰《巫山一片云》,是唐朝教坊曲名。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不是“菩萨也发脾气耍蛮”的意思。

纳兰这首词,为月夜怀人之作,当情当景,凄婉缠绵之至。三更子夜之时鼓响,廊痕深处寂寞袅袅,酒醒梦回显然是伤痛难耐,酒也不能麻痹以至彻夜无眠。恰逢此刻偏又传来杜鹃悲啼之声,更添伤情离愁之绪,于是清泪涟涟罗衫亦湿,可恨此情此愿又无处诉说。当头明月犹在,但却与旧时不同,此刻只不过是照映自己孤独一人罢了。

古时作诗男子,大多乃好诗好酒者。酒实为诗之伴侣,清词浅曲,对酒当歌,久遇知己千杯亦少,更有情意阑珊、借酒消愁者对月暗伤心肠九曲。为的,就是这个情字,如丝如缕。

纵便是纳兰这样尤善诗词的男子,也是好酒之客,酒醒梦回,愁思盈怀,寥寥几笔道来他的情感,词才才得以让后人窥见一二。这首词中,相思之苦,借“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婉婉道来。“新恨隔红窗”,隔的又是何“新恨”呢?词人新恨必有旧恨。如辛弃疾《念奴娇》词:“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从下片的意思看,所谓“新恨”,是对情人的相思,那么旧恨无非是指当年的离别。想必当年与情人分别之时,曾相约于次年春天重新相会。如今旧地重来,而人事发生变化,伊人已另有归宿。一窗之隔,相见无缘,徒然望风洒泪,伤感彻骨。

如果说,这词上片的写法究属一般,那么,下片便不同寻常了。因为此处有遥寄相思的“当时月”了。说到“当时月”,要提及纳兰的另一首《菩萨蛮》: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己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立意构思乃至遣词用句,两词基本雷同。评家多认为可能一是初稿,一是易稿,然改易处甚多,结集时就两首并存。

《饮水词》本就不是揽天括地的壮书,但由此细处,一可观纳兰心态情绪的迭转,二则如此狭小的题材范围内,竟能写出如此精妙的词章,不得不赞纳兰才情高妙奇绝。

我们且将这两首合起来看,因词境相同,皆是缅怀当年情爱,但从细处可以看出,纳兰的心思点点之差别。

古时没有电灯照明,日靠阳光夜靠月。故此古人应是多休息得早,大约自天黑后,八九点钟光阴,窗外到处都是一片寂静。静处自有静处的好,明月当空,两人相约而至,借着清辉映照双双容颜,两人情感也如这月华般攀升。于是月下海誓山盟,互许倾心。可是两人相守,说长也短,此时月已倾斜,今夜必须分别。于是约好即使天涯两隔,也可同看明月,以寄相思。

可是,“月也异当时”。这月已远非当年,虽然明亮依旧,但他们二人两情相悦时月亦完美,可如今,佳人已不在旧地,这相思之情凄苦断人愁肠,再添当时照人相聚慰人寂寥的明月,竟似团栾冷眼笑看离人孤独。更如纳兰另一首词所言: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到这里,两种心境以月对照,幽怨之情跃然纸上。

更多纳兰性德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