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作品原文
临江仙
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
清代:纳兰性德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
可怜寂寞粉墙东。
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
旧欢如在梦魂中。
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作品赏析
《采兰杂志》里说,古代一个女子等自己心爱的人回来,但是爱人总不能见面。她每天站在墙边哭泣,眼泪滴入土中,后来洒泪之处长出一植株,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像女子的脸,叶子背面绿正面红,秋天开花,叫做“断肠草”。
“断肠草”就是秋海棠,红得醉人,红得心碎。
陆游与唐婉无奈别离之时,唐婉送给陆游一盆秋海棠,作为思念之物。当陆游问唐婉“这是什么花”时,唐婉凄楚地答道:“这是断肠红。”陆游见状,思绪万千,随口说道:“应叫相思红。”
路途遥远,不便带走,陆游便请唐婉代为照料这盆花,十年后,陆游重游沈园,看见一盆花似曾相识,便问下人:“这是什么花?”下人说:“这是相思红啊,赵夫人托我养的。”陆游仔细看花盆,正是当年唐婉送给自己那一盆,便叹了口气说:“这是断肠红啊。”
秋海棠,亦是纳兰的相思红。
康熙二十三年,纳兰在行役塞外途中,收到家书,得知自家院中的秋海棠开花的消息,想起曾经与亡妻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不由愁绪萦怀,写下了这阙词。
花依旧年年开,人却一去不回来,那些最好的时光已是三千东流水。想当初,经过几场暴雨的吹打,庭院深处的秋海棠袅袅娜娜地开了。那绿叶红花的娇柔,惹人怜惜。妻子曾把花插在头上,月色如水洒下半床清辉。一觉醒来,花儿从鬓边轻轻滑落,他望着睡眼朦胧的她,如痴如醉。
往事成一梦啊,梦也不复醒。断肠人对断肠花,回忆越美就越痛苦。当她消失于他的生命,他就一头扎进旧梦,即便伤鳞遍体,即便欲语不能言,依然无悔无怨,如一个执拗的初恋少年。都说时间会冲淡一切,可是,七年时间里,他一直对亡妻念念不忘。情深至此,教多少人汗颜。
卢氏,是一株鲜艳欲滴的秋海棠,在纳兰的眸子里永远开放着。
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因了刻骨铭心的思念,才忘了夜深;因了销魂梦可慰相思,才忘了露凉。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认为此词“缠绵沉著,似此真可伯仲小山,颉颃永叔”。永叔就是欧阳修,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而小山更是宋朝爱情词圣手。
圣手源于圣心。从这样的心里迸出的句子,带着的是被思念之苦灼伤的痛,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心的碎片。
谁为谁情重?谁为谁心痛?
北齐时,有个叫窦泰的人,他的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很害怕,一个巫婆说,过河把裙子弄湿,就容易生下来了,他的母亲照办了,很快生下了窦泰。后世就以湔裙说妇女有孕的时候,到水边洗裙,分娩必易。
纳兰用此典意在悼念着难产而死的卢氏。
卢氏去了,那是开在枝头的娇艳的花的一夜凋落,猝不及防。她曾和他相约白头,却转眼花落人亡。她走了以后曾经托梦给他,梦里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忧得向郎圆。”他便相信妻子已经化身为明月了,明月的皎洁、娇美、明亮,无处不似卢氏的美,卢氏的好。
卢氏化为明月,守护在他的身边,痴情的纳兰便化为了一株柳树,萧萧疏疏,等在月下,为她风露中宵,为她五更深寒。
她在天上,可以看见他的悲伤;他在地上,可以望见她的情愁。两颗因刻骨的相思而憔悴的心,就这样相互遥望,不离不弃。
明月和寒树,以一种非关人间的相亲相偎,来默默对抗命运的残忍和坎坷;以一种不忍相见的折磨,来成全一场无法圆满的鸳梦。
这样的慰藉,恰如走过废墟时对繁花落尽的回眸,恰如幕落人去后对舞台绚丽的怀想。回忆越是美丽,凋落越是凄恻。
西风吹冷了皮肉,吹不灭的是心里的温度,一低首,是你的秀眉,把我的心一次次划伤。
弯弯的眉毛,是西风吹不去的牵念。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李清照避难温州时,看见雨打芭蕉,惹出心中无限愁绪,写下了《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那是李清照的愁,纳兰的这阙小词是悼念亡妻卢氏的,亦是情出肺腑,言中皆苦,却没有易安居士的浓烈。
“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化用明朝王次回的《湘灵诗》:“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曹娥是东汉时期孝女,人们感动于她的孝心,为她刻石立碑。有一天晚上,东汉文学家蔡邕瞻仰曹娥碑,由于光线暗看不清,便用手抚摸碑文而读,读完后,在碑上题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后来,曹操路过曹娥碑,看见碑上蔡邕题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便对谋臣杨修说:“能解么?”杨修回答:“能解。”曹操便说:“你先别说答案,让我想一想。”大约走了三十里地,曹操说:“我想出来了,你可以说你的解释了。”杨修说:““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王次回用这个典故描写一位闺中女子,戏仿蔡邕的文字游戏写情书,却被情人看见取笑,万分娇羞。纳兰化用而出的“鸳鸯字”,“手生疏”,少了王次回的艳情味道,多了哀愁的气息。
雨打芭蕉,声声都是心花飘落,声声都是心碎满地。纳兰在无眠的冷雨夜里,重翻卢氏临摹的书卷,清秀的笔迹,仿佛爱妻的欢颜。当初他手把手教妻子临帖的诸般情景,便次第浮现,仿佛从未离开。心下感伤,任泪水模糊了双眼。
曾经举案齐眉,曾经红袖添香,如今却是夜半惊魂,永世相隔。不是不知道缘分已了,只是不愿相信而已,所以执著地追问有情无,你在何处等待。我知道你已经永远离开,却日复一日活在幻觉里,幻想着突然和你重逢,执起你的手,端详你美丽的容颜,在那人来人往的街头。
依稀往事,在心头裂开,裂成永难愈合的伤。点滴记忆,脑海中珍藏,全是你旧日的模样。
让泪流淌,流在花尖上。百转柔肠,好似梦一场。
谢饷樱桃
绿叶成阴春去也,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里泪,贮作玉壶冰。
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贮泪成冰,要怎样一颗心?要怎样的一份情?
无限艳情荡漾开来,字字句句仿佛都添了一种妩媚。红豆酬卿,珍重柳莺,惜花自爱,每一处都是情重。
什么样的人,能有如许的相思情浓,惺惺相惜,爱意传递?有人说是纳兰的知交好友。辽代和金代有“荐新”的风俗,由皇帝赏赐大臣,或者达官贵人之间互送刚刚成熟的果物珍品,纳兰收到友人馈赠的樱桃后,作词答谢。
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则不然,词中两处用典,皆是无关友情的。
开篇即化杜牧的“绿叶成阴子满枝”为“绿叶成荫春尽也”。唐代诗人杜牧早年游湖州时,见到一位十几岁的少女,长得极美,便向少女的母亲表示想娶少女为妻,那位母亲因为女儿年龄太小犹疑不决,杜牧就与这对母女约定,十年内一定要到湖州当刺史,娶少女为妻。如果十年内不来,少女就嫁给他人。临走,留下了聘礼聘书。
十四年后,杜牧果然出任湖州刺史,可是,十年期限已过,少女已经嫁人生子,闷闷不乐的杜牧提笔写下《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分明千里泪,贮作玉壶冰”,这一句用的是红泪的典故。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宠妃薛灵芸入宫,难舍家中亲人,一路泪水连连,她以玉唾壶盛泪,还未到京师,壶中的泪已凝如血色。
显而易见,这阙词是写给一位女子的。这位女子是谁呢?便是那位才情满腹、如岸芷汀兰的表妹。表妹被皇帝看中,要纳入后宫。纳兰闻讯,急怒之下,病倒了。表妹知道后,送来了红樱桃表明心迹,纳兰看到的不是鲜艳的樱桃,而是表妹心底深埋的血泪。于是,万般悲痛化作一阙词,珍之怜之,此情此心,无不动人。
病痛之中的纳兰还不忘安慰表妹:“你也要珍重啊,珍惜花落时也要珍惜自己,不要总是为花落而生悲。”细微之处最动情,这样的一句话,任是谁都要忽然眼睛一酸,心头一软,人世间的情缘都是心花开落。
安慰之后,又能如何?
两个相爱的人黯然地选择放开彼此的手,把各自的爱埋进心的最深处,然后道声珍重,转身。从此以后,不见你温婉而笑的容颜,不见你宽大厚重的手掌,不见你抚琴月下的诗意,不见你吟诗填词的景象。
曾以为,执子之手,便可与子偕老;曾以为,天涯海角,去往哪里都好。
才明白,执子之手,却抓得不够牢;才明白,天涯海角,有的人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