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三首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古诗翻译赏析-李白-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时间:2024-09-01 05:42

唐诗三百首第311首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十一卷七言乐府。天宝年间,李白入长安供奉翰林,内苑沉香亭前牡丹盛开,唐玄宗偕杨贵妃一同赏花,并宣李白作新词以助兴,李白兴到笔随写成三首。三首诗都是名花与妃子共咏,而咏花之处都为咏人而发。第三首则总承前二首的铺垫,实写君主对妃子之隆宠,“两相欢”已写出美人绝代丰神,得以消解君主胸中之春恨者,便是那倚栏对花的妃子。太白写来语由信笔,但组诗三首各成章法,之间更互有针线衔连,虽是颂圣应制之诗,读来只有风行水上之感。

清平调三首⊙其三作品原文

清平调三首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清平调三首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古诗翻译赏析-李白-唐诗三百首

清平调三首⊙其三译文注释

译文一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两相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长久看。

春风中消解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面倚靠着栏杆。

译文二

名贵的花朵和倾国的美人,两相对望更为欢喜,常使得君王含笑前来观赏。她正在沉香亭北倚靠着栏杆,使君王能够消解春风无限的怅恨。

注释

倾国:指美人,典出西汉李延年《佳人歌》,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句。

解释:解散消释。

沉香亭:以沉香木构建的亭子。

《清平调三首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古诗翻译赏析-李白-唐诗三百首

清平调三首⊙其三作品鉴赏

赏析一

后人点评:

明人钟惺:太白《清平》三绝,一时高兴耳,其诗殊未至也。(《唐诗归》卷十六)

《清平调词》三首,是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天,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认为“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便命歌唱家李龟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新词。当时李白酒醉,未醒,带醉赋成这三首诗。

第一首,赞颂杨贵妃美丽超群。起句连用两个比喻,形容杨贵妃服饰如彩云,容貌如鲜花。第二句进一步用牡丹花带露的鲜艳来形容杨贵妃的艳丽和光彩照人。三、四句笔锋一转更深一层地说明像杨贵妃这样的如花似仙,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见到,或应在月光下于“瑶台”中相逢。全诗构思精巧,想象奇妙,比喻妥帖,杨贵妃的丽质姿容跃然纸上。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得宠胜过巫山神女和赵飞燕。首句用带露凝香的牡丹花象征杨贵妃,含有牡丹承露,即像杨贵妃得宠于玄宗。第二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会的梦境衬杨贵妃被玄宗宠爱之深。楚王和巫山神女仅是梦中欢会,而杨贵妃则是现实中的“三千宠爱在一身”。三、四两句又用赵飞燕得宠于汉成帝作比,说明杨贵妃远远胜过赵飞燕。全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始到终地突出杨贵妃的倍受恩宠。

第三首,从正面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前两句突出地写玄宗对“名花”和有“倾国”之美的杨贵妃的深爱及其欢悦的神态。后两句进一步写名花和美人的作用是消解玄宗的春恨春愁,并点明赏牡丹的地点和“倚阑干”、“两相欢”的姿态。

这三首诗是一个主题,咏花咏人,词语浓艳,似在写花,又似写美人,难分难辨,可见诗人描绘本领极高,当时即深为唐玄宗所赏识。

赏析二

历代对李白这三首《清平调》多加赞誉,《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引周珽语,谓“语语浓艳,字字葩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可见李白这三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将名花与美人并合言之,似言花又似言人,而言花又并为言人,人即是花,花即是人,不可强自拆解,拆解开来便无意味。

就如同这第三首,前半段说君王爱牡丹,也爱美人。后半段似为言花,说花朵能够消散春风的怅恨,说花朵正在沉香亭北倚靠着栏杆,但细细想来,难道不同样是在说杨妃吗?若说杨妃,则“春风”实指玄宗,说杨妃可以排解玄宗的忧烦,从而使玄宗“带笑看”。杨妃、玄宗并在沉香亭畔观赏牡丹,则亭畔有花而复有人,结句言“倚栏杆”者,你知是花是人?知君王在看花在看人?三首诗,都可分为两解,又必须将此两解并合为一,才见精致。

《清平调三首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古诗翻译赏析-李白-唐诗三百首

清平调三首⊙其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籍贯: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

作品风格:豪迈纵逸

诗人小传: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说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朝最富盛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人称“诗仙”。

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漫游各地,曾多次写诗干谒权贵,但未得回应。直至天宝元年(742年),他才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其文章风采名动天下,也深受唐玄宗的喜爱。但玄宗只是待其为文学弄臣,这使志向高远的李白深感痛苦,再加上权贵的谗言,他在京仅三年即弃官而去,继续漫游生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入永王李璘幕府,想要为国效力,但李璘旋因与唐肃宗争位而败死,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在今天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去世。

李白为人洒脱不羁,傲视权贵,他的诗歌也鲜明地反映了个性,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形式多变、种类浩繁,想象奇特、气概豪迈、情绪激昂,开创了唐诗一大高峰。从艺术成就来说,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模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意随性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以表达无尽情思。贺之章初见即赞其为“谪仙人”,杜甫写诗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诗的高峰向来“李、杜(甫)、白(居易)”并称,李白占其魁首。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