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三首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古诗翻译赏析-李白-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时间:2024-09-01 05:41

唐诗三百首第310首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十一卷七言乐府。天宝年间,李白入长安供奉翰林,内苑沉香亭前牡丹盛开,唐玄宗偕杨贵妃一同赏花,并宣李白作新词以助兴,李白兴到笔随写成三首。三首诗都是名花与妃子共咏,而咏花之处都为咏人而发。第二首承咏花而起,以巫山神女、汉宫飞燕,由神而人两层衬托,极写杨贵妃的天然国色。

清平调三首⊙其二作品原文

清平调三首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

李白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古诗翻译赏析-李白-唐诗三百首

清平调三首⊙其二译文注释

译文一

她像一支带露牡丹红艳芳香,楚王巫山云雨只是枉自断肠。

请问汉宫的美人有谁能相比,可怜赵飞燕还得要倚仗新妆。

译文二

这一支繁茂艳丽的牡丹花啊,花瓣上的露水都凝结着芬芳,楚襄王巫山云雨的幻梦,在她面前显得黯淡无光。试问汉朝时候谁能比拟呢?大概那赵飞燕才刚梳妆时才勉强相似吧。

注释

秾(nóng)艳:秾是指花木茂盛,秾艳即花木茂盛而鲜艳。别本作“红艳”。

飞燕:指赵飞燕(前45年~前1年),本阳阿公主家舞伎,后为汉成帝召入宫中,深受宠爱,与其妹赵合德并被封为婕妤。许皇后被废后,合德成为昭仪,她则进位皇后。逮成帝崩于合德宫中,合德自杀,哀帝立,尊飞燕为皇太后,但有司劾其应受合德罪连坐。哀帝崩,平帝立,大司马王莽遂以杀害皇子罪废飞燕为庶人。

《清平调三首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古诗翻译赏析-李白-唐诗三百首

清平调三首⊙其二作品鉴赏

赏析一

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园中赏牡丹,命时任翰林的李白作诗文,于是李白奉诏写下这三首诗。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开头就给人一种色彩纷呈、花团锦簇之感。这句话的意思是彩云像杨贵妃的衣衫,娇艳的牡丹像贵妃的容颜。这两句也可以理解为,杨贵妃的衣衫就像漂浮的彩云,而贵妃的容颜就像牡丹花。总之,花和贵妃的容貌融合,衣裳和彩云相应,流光溢彩,热闹非凡。

“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描写牡丹的美丽,“露华”,指带露珠的牡丹花。露珠是晶莹剔透的,牡丹花是娇艳美丽的,两者融在一起,更显牡丹浓郁的美。这里诗人用风露暗喻唐玄宗的恩泽,使花容人面都倍加美丽。

诗人将笔触从现实移到了天上仙境中。诗人写“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人肯定地说,这样美丽的容颜,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中见到,也只应该在琼瑶仙境中见到。诗人将贵妃完美自然地比喻成了天上仙子,一点没有谄谀之气。“若非”、“会向”突出表现了贵妃美丽的容颜让人惊叹。“玉山”、“瑶台”、“月”这些素洁淡雅的景物,更加衬托了贵妃的美丽像玉一样。诗人从空间上进行描写,并将人们从现实引到了天上仙境,意境优美。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诗人用这七个字的描写,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不同角度,突出了牡丹花的美丽。同时“露”字,让我们想到了含露飘香而又红颜的牡丹,那该是多么美丽的花啊,那牡丹似的贵妃容颜又该是怎样的可人。同时,含露也有杨妃受皇帝宠信之意。“云雨巫山枉断肠”,诗人巧用楚襄王梦仙女的典故,言外之意就是楚襄王和神女只能梦中相会,而杨妃被皇帝专宠,连神女都比不上她。最后一句,诗人又用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来作比,赵飞燕还用浓妆淡抹,而杨贵妃是天生花容月貌,不用修饰,就完好美丽无比。这些都极力赞美杨贵妃的美丽和高贵。诗人在这首诗中将人们带入了历史长河中,意境深远悠长。

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诗人写到杨妃受唐玄宗的极度宠爱。这里“倾国”指杨妃,牡丹和美人两相映照,交映生辉,而使君王陶醉其中,频看不厌,这两句把牡丹、杨妃、玄宗融为一体,表明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正是因为上面牡丹美丽动人,所以让君王常常欢笑,也消解了君王的恨。这里“春风”,代指君王。而最后诗人点明,皇帝和杨妃赏牡丹的地点在沉香亭北,而“倚栏杆”三字结尾,为整首诗铺上了一层怡然自得而优雅的神韵。诗人从这首诗中将人们又带回了现实,正面赞美杨妃和唐玄宗,笔力洒脱空灵。

这三首诗,用词清艳华丽,最突出的特点是将杨贵妃的容颜和牡丹花的美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看花如见人,见人如见花,花容人面,浑然一体,完美天成。

赏析二

首句“一枝秾艳露凝香”,即将牡丹之艳丽描摹备至,接着再说楚襄王遇巫山神女不过幻梦,就连那神女也没有眼前的牡丹艳丽啊,故云“枉断肠”——白白地思断肝肠,所为不过不及花艳之女,以此来哄抬牡丹之丽色。后半段再以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赵飞燕为比,说就连飞燕也要靠着新近梳妆,才能勉强与牡丹相似。

全诗似写牡丹娇若美人,又似写杨妃如花之貌,要在似与不似之间,从而将杨妃与牡丹相关联起来。有关此诗,《松窗杂录》中更记相关轶事:“异日,太真妃(即杨贵妃)重吟前词。(高)力士曰:‘始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太真妃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而之所以高力士怨怼李白,在杨贵妃面前进其谗言,是因为李白曾醉后奉召作诗,狂态可掬,“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故力士引以为耻也。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玄宗始终只把李白当作文学侍从,不欲其干预国事,李白因而愤懑请辞,不太可能是因为杨贵妃受高力士蒙蔽后说了他的坏话。古代有所谓“四大美人”的说法,根据说法不同,所包括的美人包括西施、王昭君、赵飞燕、班婕妤、貂、绿珠、杨玉环等,文学人物貂蝉暂且不论,其他美人中,西施传为越王后沉江而死、昭君客死塞外、飞燕被废、婕妤幽居、绿珠堕楼,能够在史书上留下艳名的女子,大多不得善终,若因此而废言,则文学家颂扬美女时将无可比类。虽然世传赵飞燕有淫行,但古代美女中论及身份地位,也只有她堪与杨贵妃比类,倘以绿珠等为比,恐又有异言矣。总之,这种所谓谗言幼稚可笑,纯出民间想象,而非宫廷侍从所为。

《清平调三首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古诗翻译赏析-李白-唐诗三百首

清平调三首⊙其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籍贯: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

作品风格:豪迈纵逸

诗人小传: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说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朝最富盛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人称“诗仙”。

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漫游各地,曾多次写诗干谒权贵,但未得回应。直至天宝元年(742年),他才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其文章风采名动天下,也深受唐玄宗的喜爱。但玄宗只是待其为文学弄臣,这使志向高远的李白深感痛苦,再加上权贵的谗言,他在京仅三年即弃官而去,继续漫游生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入永王李璘幕府,想要为国效力,但李璘旋因与唐肃宗争位而败死,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在今天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去世。

李白为人洒脱不羁,傲视权贵,他的诗歌也鲜明地反映了个性,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形式多变、种类浩繁,想象奇特、气概豪迈、情绪激昂,开创了唐诗一大高峰。从艺术成就来说,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模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意随性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以表达无尽情思。贺之章初见即赞其为“谪仙人”,杜甫写诗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诗的高峰向来“李、杜(甫)、白(居易)”并称,李白占其魁首。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