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02:55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作品原文

浣溪沙

清代: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作品赏析

浣溪沙,乃唐玄宗时的教坊曲名,又作浣溪纱,因西施曾经浣纱于若耶溪,故又作浣沙溪。纳兰性多悒郁,词多忧伤,此词可谓是不可多见的有着清新愉快的情调,描绘了黄昏无聊中与一个优雅女子的美丽邂逅。

若说诗词是以意象符号来表达情感的艺术,那么纳兰以及李煜之词却是例外,其词虽明白如话,读来却如字字珠玉滚落于玉盘,久久回响,余音绕梁,又如花开于山谷,朵朵明艳,却又清新脱俗,这就是他们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可惜古词的配乐已经缺失,否则付之于笙箫,必定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上片写景,时光如水,悠悠又是夕阳西下,游玩的阁楼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静谧而祥和,仿佛整个玉柱雕梁的皇城都慵懒地在夕阳里躺着。残阳,一个“残”字,体现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为什么不是夕阳而是残阳?当然这形容词不同,意象的色彩不同,描摹的作者的心境就不同。表现了纳兰在时光流逝中无奈而彷徨的心情。

华丽的锦帘斜斜地垂挂在金色的帘勾上,柔软而弯曲,无声无息,没有一丝清风拂过,就像人的慵懒的身体,不想移动半步。独自一个人,眼睁睁地望着夕阳渐渐在西天下沉,然后熔化在天之尽头,望着朱帘在夕阳的余晖中闪动着光泽,背靠着栏杆,不能控制自己的闲愁。

纳兰愁什么呢?或许是一个文人天生的悒郁吧,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领略到平和日子的幸福,一个太幸福的人,是会在幸福里生出无聊来的。“朱”乃富贵之色,平常人家是不可能享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就是指富贵的帝王将相之家,朱帘,也是富贵之家才有能力使用,纳兰就在这朱楼梦里朱颜谢,从而感到无聊而悒郁。

上片犹如勾勒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又像一个放映着自然景色的电影镜头,下片突然从镜头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位骑马走过的风姿卓越的女子,嗒嗒的马蹄给人以一种无聊之中的惊喜。从静态的灰色场景马上转变成了一种动态的迷人风景,具有戏剧化的变换手法。

薄装浅黛,却又清新脱俗,美丽动人。没有浓妆艳抹,没有施粉抹香,却是天生丽质。黛,是一种画眉的黛石,“眉是黛山青”,说的就是美女的眉毛像远处的青山一样,美丽如黛。这种淡妆出行,却也不能影响她的美丽,“风流”指女子的一种神韵和气质吧,而不是形容男子的眠花宿柳的风流。

最后一句可谓就是王国维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令人拍案叫绝的佳句了!“见人羞涩却回头”,通过对这个女子回眸的一瞬间,这个小小的细节的描写,把这位女子外表之外的内心和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让这位女子的形象可爱至极。

这里不得不谈谈中国传统的女子之美,是一种朦胧美,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讲究的是一种内敛,而不是张扬,是一种婉约,而不是一种直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淑女去“逑”君子。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羞涩自然是一种内敛的美,但是这种羞涩,也难以掩饰怀春少女的内心情感,想象着她羞红的桃花儿脸面儿,却忍不住悄悄回过头来看一眼身后的这位美男子纳兰。此句也体现了纳兰词的特点,就是直白而直指内心,与李煜之词异曲同工,这也正是纳兰的卓尔不群之处。这个瞬间,被作者敏锐的双眼发现了。

张钧先生在《纳兰性德全传》中,虚构了一个情节,说的是纳兰的表妹雪梅跟着他学骑马,雪梅开始胆子小,不敢骑着走,直到纳兰把她扶上马背,并开导她后,她胆子大些了骑着马走了,雪梅在马背上回首,有一种羞涩之感,从而触发了的灵感,当然这只是查无实据的虚构,从欣赏诗词的角度。需要的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说直白了,就不是诗词,而是小说了。

总体来说,这阕小词,虽没有过多的层叠渲染,但是词风轻灵活泼,在纳兰众多“凄情”的词中,显得温暖而欢快,亮丽不少。

更多纳兰性德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