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作品原文
浣溪沙
清代:纳兰性德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注释译文
【注释】
①凤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新唐书·五行志》:“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首饰,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秋草,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②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③记深盟:汪刻本作“有深盟”。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④陈鸿《长恨歌传》:“适有道士自蜀来,知上心念杨妃如是,自言有李少君之术。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术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不见。又旁求四虚上下,东极天海,跨蓬壶。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阖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双鬟童女,出应其门。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人。俄有碧衣侍女又至。诘其所从。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于时云海沉沉,洞天日晓,琼户重阖,悄然无声。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久之,而碧衣延人,且曰:‘玉妃出。’见一人冠金莲,披紫绡,佩红玉,曳凤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天宝十四载以还事。言讫,悯然。指碧衣女取金钗钿合,各析其半,授使者曰:‘为我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⑤乐史《太真外传》:“妃子死日,马嵬媪得锦袎袜一双,相传过客一玩百钱,前后获钱无数。”
⑥郑处诲《唐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人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译文】
当年杨玉环自缢的地方已生满了荒草,一轮冷月高挂梧桐树梢,照见这秋夜里的唐明皇,照见他默默地怀想七月七日长生殿里曾经的海誓山盟。唐明皇相信那个临邛道士有在天界与人世之间传递消息的法力,能使自己与仙去的玉环再通音信。他多么后悔,当初在马嵬坡前没能守护她,连最后好好安葬她都无法做到,终究草率了事。至今世间仍然传唱着唐明皇在马嵬坡事变之后谱写的《雨霖铃》,但那随风飘逝的红颜,再也无法复生。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赏析评点
【赏析】
词咏杨贵妃之事,借以感怀亡妻。上片说唐明皇自安史之乱后回长安,佳人早已长眠于马嵬坡,大内之中秋草蔓生,落叶满阶,“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明皇记起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时之山盟海誓,不由长恨绵绵。下片说自从倾城一葬,明皇辗转难忘,上下求索不得,而方士所传“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之语,只是安慰之词罢了。
此词通篇用唐明皇、杨玉环事。
词咏杨贵妃之事,或借以感怀亡妻。上片说唐明皇再回长安大内之中,佳人已逝,秋草蔓生,落叶满阶,“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记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时之海誓山盟,不由得长恨绵绵。下片说倾城一葬,辗转难忘。方士所传“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之语,只是安慰之词罢了,一如《雨霖铃》,空自怅悔,无法共叙幽情。
【汇评】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此阕为感怀唐明皇、杨贵妃事作。”
【延伸阅读】
◎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之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唐陈鸿《长恨歌传》)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子弟善觱篥者,张野狐为第一。此人从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