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红尘,且修无尘心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8 15:39

度红尘,且修无尘心

度红尘,且修无尘心

佛陀说,每个人都是一粒佛的种子。

在人间苦海中不断修炼,逐渐明心见性、摒去尘埃,还内心一片明澈。但是,人心常常是最难把握和控制的。所有的善与恶,都在一刹那完成,人们只能看到最后的结果,却不知道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这其中恐怕要看我们如何节制自己的内心。

意大利伟大的诗人但丁在《神曲》中也将“暴食、贪婪、懒惰、好色、骄傲、妒忌、暴怒”列为人类的七宗罪。细看这七种罪行,每一种无节制的行为都起源于内心微妙的悸动。所以“心如止水”常常是人们的一种期待。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乃三峡之一,水流湍急,地势险要,素有“瞿塘天下险”之称。以瞿塘峡的险峻比喻人心曲折、世情变幻,确有惟妙惟肖之感。所以刘禹锡说,瞿塘峡九曲回肠,到处都是险滩,自古以来,人们就觉得这里的道路非常难走。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由瞿塘的险峻想到了世路的艰难。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后,受到诬陷、排挤,几次被放逐在仕途之外。所以,不禁感叹:水遇险阻而变成急流;而人心之猜测、怨妒、陷害,常常还不如江水,等闲平地,就能掀起波浪滔天。

当年,中国著名影星阮玲玉撒手人寰,只留下四个字“人言可畏”,令活着的人不寒而栗。到底是人心不如水,无中生有,掀起许多流言蜚语,终于击垮了阮玲玉全部生活的信念。她是一样如水的女人,有水一样的温柔、顺从,也有水一样的善良、清新,被誉为“中国的英格丽·褒曼”。可这样的人,终究还是抵不住世俗潮水般的非议。

世间唯有看破红尘,才能惊觉人情的淡泊,再大风浪到最后都不过是一句长叹,所谓“人心如水”,甘苦自知,只能自我消化。不同的是,有的人看不破,如阮玲玉,只能以香消玉殒的绝决来告别尘世;而有的女人却早已参透人生,落尽繁华的结局只有一个,便是:平淡。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季兰《八至》

度红尘,且修无尘心

唐代才女李季兰写下这样的诗行后,人们纷纷推断她一定曾经历尽沧桑,阅尽人生,所以才能于繁华绚烂的背后,抽出这样深刻的思想。

最远最近的就是东西两个方向,最深也是最浅的就是“水”,如小溪之浅,海量之深。最高也最明亮的就是太阳和月亮,正如最亲密也最疏远的关系,莫过于人间的夫妻。她用极平淡的语言道尽了复杂的人性与人生,没有浓墨重彩的熏染,却含义隽永。

许多时候,家确是温暖的港湾,温柔的妻子,宽厚的丈夫,交织成幸福的画面。但有时,疾病、贫穷,生活线上窘迫的挣扎,都常常导致亲人间更大的伤害。因为彼此的亲昵与信任,也就常常在争吵的时候,将对方的弱点一语中的,揭露得淋漓尽致。就像很多女人明知道,“你什么也不是,一点都不像个男人”这种话是最伤人自尊的,但还是常常这样指责对方。说出来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夫妻虽为亲人,但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平常的亲爱算起来更多的都是一种恩爱。等到感情消磨殆尽,走到尽头的时候,反目成仇,常常比普通朋友还不如。

“大难来时各自飞”,唐玄宗那样深切地爱着杨贵妃,军心动荡之时,仍然还是赐给她“三尺白绫,一条死路”。所以“至亲至疏”实在是朴实而又生动。也许是悟到了这份玄机,李季兰终究还是了却尘缘,入了空门。但如果真的彻悟,佛门内外,又有什么不同呢?释迦摩尼树下枯坐十载,顿悟的不是佛法,而是人生。这一条漫漫人生路,每一处风景,都是对内心的一次萃取和历练。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

只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

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

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张籍《书怀寄王秘书》

张籍说,白发见多,马上就是满头沧桑,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事消磨,也都该放下了。生活的重心理应放在养病、清修上,而不该让自己的心情更添愁绪。新酒调药方,有病要及时治疗,看山的时候要多多登高,好好锻炼身体。看花也好,登山旅行也罢,一定要多和朋友接触,不要总是孤单一人。这是张籍为老年人的养生开出的一剂“保健良方”,放在当今社会,也不失为晚年幸福的“指针”。能够看破人生,放下执著,方能涵养性情,独得人生之乐。

世事烦扰,仕路坎坷,情路挫折,及至年老,还常常因为放不下“旅途”的重担,而令人生越发沉重。“看得破,忍不过;拿得起,放不下”,人生一世,所有的执著大抵都是如此。

所以,佛说:苍生难度。

如果人心能如水般善良、明澈,也就没有等闲波澜,没有亲疏远近,更不要说落日余晖里卓然独立的风采。

有时候,人生就像一杯水,放糖就是甜的;放盐就是咸的;放进咖啡,就是苦涩的。放入善良、宽怀,就是无尘的慈悲之水。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