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01:06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古诗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古诗赏析

黍是一种农作物,又叫糜子,稷是指高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我见过的粮食作物也仅限于稻谷、小麦和玉米,甚至曾经把高粱误认为是小米,因此自然不知道黍到底长什么样。不过在古代,黍貌似是占主导地位的粮食,在很多诗中都有出现,例如《诗经·魏风·硕鼠》的第一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离离”就更好理解了,儿时背诵的古诗“离离原上草”,离离就是长得茂盛的意思。主人公行走在长满糜子的地里,突然心生忧愁,于是作了这样一首诗:

糜子一行行茂盛排列着,高粱长出苗儿来。我慢慢地走着,心中忧伤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心忧,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

糜子一行行茂盛排列着,高粱抽出穗儿来。我慢慢走着,心如醉酒一样昏沉。了解我的人说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

糜子一行行茂盛排列着,高粱结出粒儿来。我慢慢走着,心如气逆发咽一般疼痛。了解我的人说我心忧,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

普遍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周朝大夫,西周灭亡之后,他路过旧都镐京,见昔日的宫殿宗庙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地的糜子,不免感到悲凉。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物是人非,这一切又能怪谁呢?他曾向君王进谏,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在忧国忧民,不了解他的人却认为他是以此讨好君王。

曾经的西周是多么强盛,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然而这一切全在昏庸无能的周幽王手上结束了,都城迁往洛邑,西周变为东周,繁华的一切不复存在。这首诗正是在西周灭亡,故都不在的背景下写成的。

周幽王的残暴昏庸虽没夏桀殷纣那般出名,但是提起他那可笑的“烽火戏诸侯”,恐怕无人不知。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君王,他的王后是西周重臣申侯的女儿,史称申后。他刚即位的时候,也不知是不是上天对他太不满,自然灾害频繁,可是他非但不闻不问,还重用奸臣虢石父,专门听信谗言,朝中大臣对他很不满。他的统治地位本就很不牢固,而真正的灾难开始是在褒姒出现的时候。

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买卖的小夫妇收养。长大后的她越来越漂亮,有倾城之貌。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抵挡不住,便把褒姒献了出来。周幽王一见褒姒就被迷住了,对她百依百顺,宠爱有加。褒姒生了儿子伯服,周幽王爱屋及乌,不惜废了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他的这一行为令周朝大夫们十分气愤,但君王胡来,大臣再愁也是没办法阻止的。

褒姒被周幽王捧上了天,尽管如此她还是开心不起来。或许美女天生就多愁善感,又或许离开故国,太想念家乡的亲人,褒姒进宫后天天愁眉不展。于是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让褒姒笑就赏赐千金。

大奸臣虢石父躲在暗处奸笑,总算找到赚钱的好机会了。他给周幽王出了个馊主意——“烽火戏诸侯”,昏君周幽王一听,觉得这主意实在太棒了,二话不说就在骊山燃起了烽火。各地诸侯看见火光,都以为出大事了,纷纷带着兵马赶往镐京,没想到却是闹剧一场,又得赶回去。褒姒看着这么多兵马乱成一团,忍不住笑出声来。周幽王很开心,重重赏了虢石父,之后又玩了好几次这样的恶作剧游戏。

申后和太子宜臼被废,申侯憋着一肚子气,正好趁着周幽王民心涣散之机,联合缯国和犬戎大举进攻西周。周幽王慌乱之中又燃起了烽火,不过诸侯们都以为这是周幽王讨好美人的手段,全都懒得搭理他。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个谎话说一次两次还行,说多了谁信你啊,就算狼真的来了也没人管你,谁让你咎由自取。

镐京的兵马不多,诸侯又不来救援,都城很快就被攻了下来。诸侯们拥护被废的太子宜臼当天子,将都城迁往洛邑。至此,西周画上了句号,东周历史拉开序幕。但东周早已没了西周的强盛气势,四分五裂,诸侯之间的竞争也很大。

周朝虽延续了下去,但是名存实亡。昔日的大夫路过故地,心中积蓄的忧愁在看见遍地糜子之后,仿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黍只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若搁在平时,他看到了只会想,哦,糜子快熟了,可以酿酒了。这就好比一杯水,平时看到它也就是一杯不值钱的水,但是在沙漠徒步的时候看到它,它就是救命的甘露。

昔日的宫殿,华丽壮观,昔日的宗庙,庄严肃穆。可是这一切在镐京被攻破之后,全都化成了尘土,灰飞烟灭。在糜子地里,再也看不到半点往昔的影子。

亡国之痛,如刀子一下下划在身上,铭心刻骨。《黍离》的悲凉,又有几个人能真正读懂呢?它好像已经成了感叹家国兴亡之诗的典范,南宋文学家姜夔的《扬州慢》,开篇便道:“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可见,后人也都认为《黍离》之悲难以超越。

不过一转眼,沧海却早已变成桑田。故人不在,故国难寻,物是人非事事休。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