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290首杜牧的《金谷园》,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十卷七言绝句。诗人游览金谷园后,咏春吊古,寄寓人事沧桑变迁苍凉之思。诗中以“落花”喻“堕楼人”,伤春感昔,即物兴怀,抒写对绿珠薄命如落花的同情与哀悼。日暮时分,东风啼鸟,是人是花,合成一凄迷之境。
金谷园作品原文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译文注释
译文一
繁华往事如香尘般消散,流水无情花草依旧争春。
东风吹来鸟在黄昏怨啼,落花纷纷像那跳楼美人。
译文二
多少繁华往事,都遂着沉香屑消散了,如今只剩下无情的流水,还有自在成春的碧草。黄昏以后,鸟儿的啼鸣也似乎在怨恨东风,吹落了片片花朵,仿佛当年那坠楼之人。
注释
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西晋文学家、大官僚、大富豪。
香尘:指沉香木制成的碎屑。典出东晋王嘉《拾遗记》,载:“石季伦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牙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坠楼人:指绿珠。《晋书·石崇传》载:“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縠,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司马)伦诛崇、(欧阳)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金谷园作品鉴赏
赏析一
此诗当是唐文宗开成元年(836),诗人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所作。诗中一方面指出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都已烟消云散,饱含着作者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诸多感慨:金谷园的覆灭,不正是石崇争奇斗富、极其奢侈腐化的必然结果吗?诗人正是借助对往事的慨叹,来针砭唐末统治者不顾国事只顾寻欢作乐的状况。另一方面,诗人通过描写啼鸟落花,抒发了对石崇殉情的绿珠的深切同情与悲悼。全诗情景交融,深沉的感慨寄寓于暮春景色之中,并且巧妙地把历史典故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创造了深远的意境。
赏析二
杜牧这首诗览胜怀古,颇有李商隐《无题》的风范,其景自明,其情自生,但其真实用意却虚无缥缈,似是而非。他是在慨叹繁华逝去,就如同春之逝去一般吗?还是在用流水落花来哀悯美人之坠楼呢?他究竟是在伤景,还是在伤春?
前半段写景物,物是而人非。流水依旧,似本无情,不管岁月流逝,而自在淌去;草也依旧,自顾生春。然而昔日的繁华何在?石崇豪富一时,终究化为尘土,金谷园豪华奢丽,终究成为遗迹。
后半段借物以抒情。“日暮东风怨啼鸟”是倒装,正常语序应当是“日暮鸟啼怨东风”,黄昏之际,暮鸟啼鸣,在诗人听来,却似声声唱怨。所怨者何?所怨的是春风啊。可是春风又有何可怨呢?直接下句,因为春风吹落花朵,那花朵却似当年坠楼的美人绿珠。这里怨东风,实为怨东风之无情,就和前面所言的流水、草一般,是并没有情感,不懂得人间悲喜的自然之物。其实落花又何尝不是如此?但诗人独能从鸟儿的啼鸣声中生出怨意,独能于落花飘零之际联想到绿珠,就此营构出一种苍凉凄迷的非凡情境来。诗以“香尘”起,而以“坠楼”终,呼应自如,紧扣题意,浑然一体,笔力非凡。
赏析三
本诗是吊古抒怀之作,感伤悲凉。诗人以描写金谷园败落荒芜、啼鸟哀怨、落花飘坠的凄凉景色,展现了美女绿珠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绿珠的深切同情和悲悼。金谷园,西晋时石崇所建豪华别墅,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家园,曾经繁荣华丽,盛极一时。后来石家衰落,金谷园也随之荒废。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吊古名作。
前两句,诗人借“香尘”、“流水”,写金谷园的昔日繁华已不再,寓情于景。据王嘉《拾遗记》记载,“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诗人通过“香尘”之事,写出了石崇当年的奢靡生活。“香尘”散去,石崇的财富,金谷园的繁华,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散而去。次句中的“流水无情”既照应了首句,补足繁华已尽之意,又以“草自春”三字构成另外一种诗意:不管世事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这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无尽的兴叹,寓于其中。
后两句,诗人借“东风”、“落花”伤怀,抒发感慨。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末句,诗人将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经发生在此处的绿珠坠楼一事联系在一起,揉成一句,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无尽的追念和怜惜之情!“坠楼”与“落花”本就有相似之处,用作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全诗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将深沉的感慨寓于暮春景色中,并且巧妙地把历史典故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意境深远,抒情凄切哀婉。
金谷园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
字号: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作品风格:豪迈俊爽,拗峭清丽
诗人小传: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是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的进士,授职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再任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赋、古文都可称为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的特殊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以相应唐朝前中期的李白、杜甫。其古体诗受杜甫、韩愈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重辞采的时代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就此产生了相当多的佳作。后世称其为“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