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采蘩》赏析-那些女子,祭祀中的一暼惊鸿
那些女子,祭祀中的一暼惊鸿—《召南·采蘩》
一本《诗经》充满了各种女子,先秦女子的确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的美到了极致,她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劳动,歌唱,繁衍,即使在只有男人才能干的活——祭祀中,也少不了她们的身影。
先秦之时,知识水准较低,祖先是人们崇拜寄托的对象,日常的婚嫁、战争与和平等大事一般都要通过祭祀祖先,征求意见。这就是祖先崇拜,上升到国家程度上——周朝,就建立了宗庙制度——天子七庙:三昭三穆,再加太祖之庙一共七座。昭、穆就是指宗庙中始祖以下的父与子,父为昭,子为穆。接下来就是诸侯五庙,同理,二昭二穆,再加上太祖之庙一共五座。宗庙就是国家的象征。
祭祀祖先也就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件大事,凡事都要祭祀以求得解脱或者方法。戏剧《苏六娘》中就反映了这个问题,追求婚姻自由的女子,因为触犯了封建社会的族规,被族长抓到祠堂,占卜之后当着祖宗灵牌塞进猪笼,投进滚滚江水之中。没有人敢说一句话,都认为这是祖宗的意思。
这个时代,万事确要祭祀请示祖先,化繁为简就是占卜。尽管神圣,其中女子也是绝对少不了的。来看《召南·采蘩》这首诗。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这也许是史存最早的一首宫女诗,与那些万世留名的宫怨诗不同的是,整个诗的语气非常的平和,听起来仿佛一位好心的老宫女站在宫门口,谆谆地对几位新进宫的小宫女讲宫中的规矩。
在哪里采摘白蒿呢?那边的水池和沙洲,采摘白蒿有什么用呢?主公的宫里面祭祖用的。
在哪里采摘白蒿呢?那边溪涧的水中,采摘白蒿有什么用呢?给公侯祭宗庙用的。
她们梳妆整齐,早早去为参加祭礼做准备,他们又打扮得很漂亮,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里忙其他事情。
真似宫女之间的问答,要真是这样,那位好心的老宫女真是善良,还不待宫女们细问其他的,她就连忙说出了自己的经验:“要打扮的漂亮一点,头发要梳理得整齐,这样才能成为宫中的红人,接下来就可以生活的好一些。”
是啊,进宫的目的也就是能够受到换一种好的生活,要是邋遢,主公怎么会看上你?关于如何被宠幸呢?也许只有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可以了。这个道理简单又可爱,不过,清纯如露珠的这群宫女,并不适合宫廷的斗争。
唐朝武则天入宫时候当时宫里的红人徐惠给她说了一段也许改写整个中国历史的话:我长得没有你漂亮,在宫里的地位出身也许也都不如你,甚至我还没有你年轻,可是你知道为什么皇上对我的宠幸却比你要长久么?因为——以才事君者久,以色事君者短。宫中到处是玄机,哪像老宫女说的那样简单。
《采蘩》直白又干脆的表达,活泼可爱的话语,没有牵扯到这么远,不过比那些宫怨诗要豁达得多。看到这里,一群漂亮、亮丽又勤劳采蘩的宫女就站在了面前。
蘩,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白蒿,作为一种水草,被古人认为可辟邪,用来祭祀表达哀思。采摘花草这种劳动在女子看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在这些操作中,身体置于大自然之中,与美景的融合能使身心得到全部的放松,放声歌唱的事情常在,翩翩起舞的事情不断,这样说来,大自然给予远古先民的不仅仅是清清的溪流与绿色的原野,也不仅仅是她们竹篮中的收获,更多的是接近泥土与河水带来的心灵放松,那种深入每个毛孔的喜悦感。
祭祀的庄重与劳动的轻快在这里得到对比,在简单的采摘中得到收获,得出人生的意义——女子所作出的贡献与力量,尽管微不足道,但也至关重要。采满满整篮的白蒿,爱惜地放整洁,然后,宫女坐下来,细细梳妆,追求一种自己认为的一种美好,这样一来,既是一个女子对美的自然追溯,更是对自己参加祭祖活动的一种庄重凝练。
远古的祭祀,实际上是一种教化,因为祭祀的对象包括的有祖先、天地、神灵等。祭祀无声中教育大家感恩、敬畏、膜拜祖先、天地、神灵等,在实际的生活中就无意识的安居乐业、尊重国君、孝顺父母等,社会才会太平无事。
其实《诗经》中大多数篇章都有教化的意义,《诗经》的妙处也许就在于此。“《诗》可以兴”,儒家圣人也这样说,《诗经》的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看来也并非夸张。
祭礼应该是冗长而繁琐,参加的人早早就到位,更不要说为此准备食物、礼仪、祭祀品的宫女们了,她们更早一步去忙碌,祭祀的过程中,她们也始终在忙碌,穿梭在所有需要的地方,留下美丽的背影,尽管身体的劳累,但在祭祀的庄重场合下在脸上写满内心的安宁。这些单纯的宫女不去追求宠爱,不去追逐繁华,不去追捕利益,只是简单的生活,等到祭祀终于结束的时候,她们又忙着收拾场地,忙着卸掉梳妆,忙着重新梳妆,忙着准备随之而来的宫中其他事情……
有颗敬畏的心,她们安心愉快的采蘩,无所怨尤,她们忙完一件又一件随之而来的苦事,生命因此而饱满充实,尽管无人体会到她们付出的劳辛,也没有获得多少同情,但她们采蘩之时的那一愉快探身,在曼妙的郊野,在微风和煦的阳光下,妙不可言,远比所有人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