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278首张祜的《集灵台二首其二·虢国夫人承主恩》,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十卷七言绝句。诗人不直指虢国夫人为何承恩,只写她骄慢不遵宫中礼仪,并极言其花容月貌。虢国并非后妃,却备得恩宠,得以骑马出入宫门禁地。虢国之轻佻,玄宗之荒唐,二人之暧昧,虽不言却已昭然若揭。似褒实贬,字字讥讽,蕴藉委婉,耐人咀嚼。
集灵台二首⊙其二作品原文
集灵台二首其二·虢国夫人承主恩
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集灵台二首⊙其二译文注释
译文一
虢国夫人承受皇上恩宠,天刚亮就骑马进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损她的颜色,轻描蛾眉便来朝拜至尊。
译文二
虢国夫人蒙受君王的恩宠,大白天骑着马就进入了宫门。因为厌嫌胭脂水粉会污损美丽的容颜,她只是淡淡地描了一下眉毛,就去拜见天子了。
注释
虢国夫人:指杨贵妃的三姐,受玄宗赐封为虢国夫人。
至尊:尊崇至高无上,多指代天子,《荀子·正论》云:“天子者执位至尊,无敌于天下。”
集灵台二首⊙其二作品鉴赏
赏析一
此诗讽刺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的恃宠而骄,揭露唐玄宗的荒淫。前两句写虢国夫人受到特殊恩宠。她不是后妃,却居然能“承主恩”,可以在黎明时就骑马进宫,刻画了她的骄横神态,揭露了她和唐玄宗的暧昧关系。后两句写虢国夫人“淡扫蛾眉”,不敷脂粉,在唐玄宗面前炫耀自己的姿色美艳。她的娇媚和卖弄风姿,唐玄宗的荒淫好色,也就暴露无遗。所以本诗也是明扬暗抑,讽刺之意很明显。
赏析二
此诗讽刺虢国夫人与唐玄宗有染,但诗中并未明言,而只是晦涩地暗示。首句“承主恩”,既可以是男女之宠,也可以是君臣之恩,故意用语暧昧,引发歧义。次句是言虢国夫人受宠之深,且态度骄横。依照礼制,百官进入宫门时都应下马步行,而虢国夫人于白昼进宫,众目睽睽之下,独能“骑马入宫门”,可见气焰如何喧天了。后半段言虢国夫人之美,《杨太真外传》载:“虢国夫人不施脂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指天子)。”脂粉本为增色,她却嫌“污颜色”,可见素颜更较浓妆来得美丽,虢国夫人有这份自信,故而只“淡扫蛾眉”,便去朝拜天子。极言其容颜之美,则呼应开篇的“承主恩”,究竟是男女之宠,还是君臣之恩,也便不言而喻了。诗以疑惑起,而以暗示终,就此将讽刺意味浓浓地表达出来。
对李杨爱情,在唐朝时,既有白居易那般带有同情意味的阐述,也有如此诗般以讽刺为主的诗意,尤其唐玄宗前期的英伟神武与后期惹出安史之乱的昏聩集于一身,使得后人们对其情感的挖掘和鞭笞更为热衷,杨玉环的形象也就有了更多意味。
赏析三
这两首诗以明扬暗抑的手法嘲讽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姐妹。
第一首诗讽刺杨玉环的轻薄,写杨贵妃得宠有如红花迎霞盛开,授箓为女道士后又被纳为贵妃。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瑁的妃子,被玄宗召进宫中作女官,号为太真,后来备受宠爱,并被册封为贵妃。集灵台位于骊山上,是祭神的清雅之地,诗人暗指玄宗不应在此举行道教授予秘文的仪式;同时,诗人指出贵妃在此时“含笑”进入,自愿做女道士,与玄宗相互配合,用假象蒙蔽他人,足可看出她的轻佻、放荡。第二首诗通过对虢国夫人觐见唐玄宗时情景的描写,讽刺了他们二人间暧昧不清的关系及杨氏独占宠爱的嚣张气焰。第一句中的“承主恩”三个字已暗含讽刺意味:虢国夫人并不是玄宗的嫔妃,竟然能“承主恩”,实在是不正常的怪异之事。接下来“平明骑马入宫门”一句,是对上句中的“承主恩”的具体描述。“平明”为天色已明之时,此时本来并不是觐见皇帝的时候,虢国夫人却可入朝。若非皇帝特别恩宠,怎会如此?宫门是禁地,并非骑马的地方,虢国夫人却可骑马进入。若非皇帝特别恩准,又怎会如此!所以,“平明骑马入宫门”一句,看上去是淡淡的述说语气,却耐人玩味。天色大亮的时候,在宫门禁地骑马这一举动,可以说严重违反了朝廷日常的规矩,虢国夫人与玄宗的荒唐之处也就不需言表了。“却嫌脂粉污颜色”一句,诗人忽然将笔锋转至虢国夫人的相貌上来了。脂粉本来是令妇女更添娇美之色的化妆品,但虢国夫人“却嫌脂粉”,难道又是怪异之事?仔细一查,根据《太真外传》中记载:“虢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原来她相信自己天生的美艳之色胜过脂粉妆扮,也恰是为了在皇帝跟前显扬争宠,这和用浓艳的妆饰取悦于帝王实在是如出一辙。尾句“淡扫蛾眉朝至尊”是上句“却嫌脂粉污颜色”的结果。“朝至尊”和第一、二句相互照应,又实写到觐见上来。诗的最后两句从字面上来看,单纯是为了夸赞虢国夫人异乎寻常的美艳之色。然而通过“却嫌脂粉”的“淡扫蛾眉”,暗中勾勒出了虢国夫人那轻薄放荡、刻意博取皇帝欢心的形象。特别是,这个形象和“至尊”这一冠冕堂皇的名号连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尖锐嘲讽意味。
集灵台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张祜(约792—约854)
字号:字承吉
籍贯:南阳(今河南邓县)
作品风格:沉静浑厚
诗人小传:
张祜(约792年~约853年),字承吉,行三,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一说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他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初寓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后至长安。《唐才子传》记载,穆宗长庆年间,张祜受令狐楚推重,向朝廷上表举荐,辟诸侯府,但为元稹所排挤,宦途不顺,遂至淮南。张祜晚年,爱丹阳曲阿之地,在此隐居以终。
张祜的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吟咏的题材相当丰富,尤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诗集共十卷四百六十八首,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