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269首刘方平的《春怨》,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十卷七言绝句。天色向晚,宠衰宫人幽坐深宫,独守曾经备受荣宠的华丽。院中梨花零落满地,曾经轻柔、莹白,如今只在寂寥中独自残败。晚春暮色,花事消歇,最是引人寂寞伤情。
春怨作品原文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怨译文注释
译文一
纱窗日影落下天色渐近黄昏,金屋没有人来看见她的泪痕。
寂寞的空院中春光即将消逝,梨花落了满地终日无人开门。
译文二
女子透过纱窗,只见红日渐落,黄昏渐临,在这藏娇的金屋里啊,没有人看得到她的泪痕。庭院空旷,如此寂寞,而且已到暮春,满地都是飘零的梨花啊,使人不忍心开门去看。
注释
金屋:原指汉武帝少年时欲以金屋藏其表妹阿娇事。这里泛指华丽的宫室。
春怨作品鉴赏
赏析一
本诗抒写失宠宫妃的怨情。诗中先写纱窗日落、屋内昏暗,渲染幽寂的气氛,烘托金屋内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接着又进一步写金屋外庭院也空旷寂寥,更渲染了宫院的幽寂。不只如此,时节还是晚春,院内到处是飘零满地的梨花,重门深掩,黄昏又加晚春,屋里屋外一片空寂。这就把深锁后宫的宫妃与世隔绝、孤苦无依的悲惨生活作了极为深刻鲜明的表现。全诗深曲委婉,表现宫人怨情极为突出,言外有味,感人至深。
赏析二
诗题为《春怨》,诗写暮春的闺怨。或谓是指“宫怨”,为其中有“金屋”字样,然而金屋藏娇的典故固然出自内廷,但作为成语,它的外沿已经极大扩展了,此处正不必指宫中之事。况且除此之外,诗中更无与宫廷相关的字句存在。
诗歌最重要的章法,就是遣词、造句、摹境、抒情,全都要围绕着主题,尤其是绝句这种篇幅偏于短小的诗篇,更不允许另生枝节。即以此诗而论,几乎字字、句句皆有章法。开篇即云“纱窗”,可见主人公应在屋内,倘在庭中,除非欲窥室内情境,否则是不必言及纱窗的。后文亦可见,“日落渐黄昏”即由屋内外见之天色,“梨花满地”,也是由屋内外见之景致。而且这里“日落渐黄昏”,也有暗喻主人公韶华已逝,青春不在,因年老色衰而遭厌弃,导致独守空闺之意。
“金屋”当然是金屋藏娇意。汉武帝曾于少年时代便发誓:“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可是最终他还是废掉了陈皇后。此处所言之意相同,昔日青春美貌时,受丈夫珍宠,金屋藏之,如今金屋仍在,爱恋却逝,只得黯然垂泪,并且即便垂泪也“无人”见之——丈夫早就离自己而去了,自己的痛苦、寂寞,他不仅不知道,而且根本不想知道。
第三句的“空庭”照应第二句的“无人”,更增添寂寞之态,而“春欲晚”又呼应“日落渐黄昏”,都有青春难再之悲怨。因为暮春,故而原本炫丽洁白的梨花已尽数飘零,仿佛象征着主人公的青春美貌也如花一般俱已凋谢。这般外物应和人事,她又怎忍心开门去看呢?梨花的遭际,仿佛正和她自身的遭际一般,睹物而伤情,还是独自于室内落泪,不踏足空寂、凄美的中庭为好吧。
春怨作者简介
刘方平(?—约758)
籍贯:河南洛阳
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诗人小传: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他在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多有唱和。刘方平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