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驷驖》原文
诗经·国风·秦风·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诗经·秦风·驷驖》注释翻译
注释
(1)(tiě):黑马。孔:很。阜:大。
(2)公:指秦君。媚子:宠爱的人。
(3)奉:献。时:通“是”,此。辰:通“麎(chén)”,大鹿。辰牡:即麎牡,泛指雄兽。此句说虞人(掌苑囿的官)把群兽赶出来,让国君射猎。
(4)舍:放。拔:即“括”,箭的末端。
(5)闲:熟练。
(6)(yóu)车:古代一种轻便车。鸾:通“銮”,车铃。镳(biāo):马嚼子。
(7)猃(xiǎn):长嘴猎狗。歇骄:亦作“猲(xié xiāo)”,短嘴猎狗。
翻译
四匹铁青马膘肥体壮,六条马缰绳紧握手上。君王的心腹驾着车子,随从着君王狩猎游逛。
虞人把这群雄兽赶来,雄兽一个个肥大绝伦。君王说他要射向左侧,雄兽便应箭倒地被擒。
君王在北园赏心悦目,四匹铁青马驾轻就熟。轻车鸾铃响镳衔马口,载着得意的两条猎狗。
《诗经·秦风·驷驖》题解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描写秦君游猎情景的叙事诗。《毛诗序》说:“《驷》,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意思是:秦襄公受封为诸侯以后常去园囿打猎游乐,这首诗就是赞美其盛况的。对于这个说法,齐、鲁、韩三家均无异义,后世也没有什么新解,只是有人认为诗之立意不是美,而是刺。其实,要说是刺,恐怕是难于从诗里找出确证的。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十六个字。首章写出猎,次章写射猎,末章写猎后,三章诗把秦襄公一次游猎的全过程写得十分生动而简洁。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生动与简洁二者统一起来的呢?那就是他善于截取游猎过程中最有典型性的情节,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点当为赏析《驷》的不可忽略之处。
首章出猎——四匹铁青马驾车疾驰而去,原来操着马缰绳的是秦襄公的幸臣,他正在随从秦襄公去打猎。这不仅描写了出猎的情景,同时也交代了其中的主要人物。至于秦襄公车马之盛,随从之多以及弓弩之强,作者虽然没有着墨,但从中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次章射猎——虞人把养得又肥又胖、几乎跑不动的一大群野兽驱赶出来,秦襄公对左右侍从说他射左边的,左边的野兽真就倒了霉。由此可以想见奴才们对主子的一顿吹捧:“媚子”等伸着大拇指说:“君王好箭法!”这一章是古代帝王狩猎的真实写照,他们射猎的对象并非深山老林里的猛兽,而是自家园囿里的“圈兽”,其身手之不凡是有限的。
末章猎后——秦襄公的兴致转为游览观赏,四匹铁青马载着他和“媚子”等从容不迫地来到北园。这时他已换乘轻便的“车”,只闻鸾铃作响,只见两只猎狗居然趴在车上。这个细节写得甚妙,猎犬得到主人这样的恩遇,非猎后是不可能的;那么,主人猎后得意的情形,也就无须浪费笔墨了。
十五国风之中写打猎的有《周南·兔罝》《郑风·大叔于田》和这首《秦风·驷》,凡三首。虽说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就艺术性而论,应该说《秦风·驷》是最高的,作者就像一位十分高明的摄像师兼剪接师,他不仅摄下了秦襄公一次游猎的三个精彩场景,而且巧妙地联成一体,不蔓不枝,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