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252首卢纶的《塞下曲四首其四·野幕敞琼筵》,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九卷五言乐府。此诗写战胜归来庆功祝捷的欢欣场景。通过宴饮歌舞、鼓震山川、羌戎异族齐来贺的场面,表现出战功之盛、军民之欢。
塞下曲四首⊙其四作品原文
塞下曲四首其四·野幕敞琼筵
卢纶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塞下曲四首⊙其四译文注释
译文一
野地营帐中摆设酒宴,慰劳征服羌戎的战士凯旋。
喝醉酒穿着金甲起舞,鼓如雷动震颤山川。
译文二
野外的军帐摆开了盛大筵席,边地民族纷纷前来恭贺王师凯旋。将军身穿金甲,带醉而舞,擂鼓之声撼动了山林和河川。
注释
野幕:野外的军帐。
琼筵:指豪华的筵席。
羌戎:羌和戎都是古代的西部外族,后用来借指西或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
雷鼓:雷通擂,雷鼓即擂鼓。古乐府《巨鹿公主歌》即有“官家出舞雷大鼓”句。
塞下曲四首⊙其四作品鉴赏
赏析一
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这里选的是其中前四首。这组诗写的极为真切动人,充满着战斗生活气息。
第一首写将军发布新令,一呼百应,军纪严明。再现了誓师出征的壮烈场面,充分反映了将士的必胜信念和乐观情绪。
第二首写将军夜巡,借用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事,突出了将军的勇武,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将军的勇力过人和高度警惕。
第三首写围歼胜利,将士不畏艰苦,奋不顾身,连夜追击逃敌,气氛浓烈。“大雪满弓刀”一句,不仅把将士追击逃敌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心充分地表现出来,而且生动地抒发了他们守边卫国的豪情壮志。
第四首写祝贺凯旋,战地庆功,起舞狂欢,气概豪放。在庆功的酒宴上,将军兴奋得“醉和金甲舞”,战士也欢乐得“雷鼓动山川”。塞外军民,一片欢腾,场面激动人心。
这四首诗,从多方面表现了边塞的军事生活,塑造出一位军令威严、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深受广大军民拥戴的将军形象。诗的语言精练活泼,风格苍劲豪放,气势磅礴,是中唐边塞诗的名篇。
赏析二
此诗写将军奏凯之后,摆宴庆功,边民相贺。通篇都围绕着“战胜”二字——“野幕”是军帐,“琼筵”之列是庆功;由“贺劳旋”可知经过跋涉和征战,终于凯旋;“醉和金甲舞”,以见将领志得意满状;“雷鼓动山川”既表现欢庆的气氛,又暗喻唐军的威势震撼山川。
那么,究竟是打了什么胜仗回来呢?“羌戎”二字便可分晓,唐军是战胜了西方或西北的顽敌,这来贺的“羌戎”,既可能是原本便从属于唐朝的外族,也可能是战败后归降的外族。唐之边患,初在北,后在西北,中期在西,偶尔在东北。北面即东突厥,630年为唐所败,旋即崩溃;西北有吐谷浑和西突厥,分别在635年和657年为唐所败,余部先后被吐蕃、回鹘所驱逐;东北有契丹、奚等族,虽与唐始终,却并不算是强敌,侵扰有限;西面,就是从太宗朝开始入寇直到中晚唐时自衰的吐蕃了,与唐军的战斗最为激烈,两国纷争时间也最长。以卢纶所处的时代,所言大抵是指吐蕃,盖因吐蕃常年与唐争夺青海、河西等地。
赏析三
塞下曲,乐府旧题,多写边地军事生活。这里收录了卢纶《塞下曲》组诗六首的前四首。诗人通过描写下令出征、将军骑射、月夜追击和庆祝凯旋等几个片段,连缀出边塞征战生活的全景,表现了守边军士的英勇威武。整组诗歌气势磅礴,摄人心魄,人物、情节、场面俱全,形象生动传神,风格雄浑豪迈。
第一首写营前将军发号施令的阵势。前两句通过详细描写士兵的箭羽、旗帜,来展现戍边将士军容威武,并为将军的出场做好铺垫;后两句写将军发布新令,士兵们一呼百应、呼声震天,来突出戍边将士军纪严明。诗人抓住壮烈的出征场面,字里行间充满豪迈的英雄气概,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众将士必胜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全诗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相比第一首来说,第二首更为出名。本诗取材于汉代名将李广将军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时,“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首诗就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诗人抓住“射石”这一绝妙典故,写出了李广将军的非凡武功。首句“林暗草惊风”,写将军在林中射猎。当时,天色已晚,阴风习习,密林野草簌簌而动。这一句不仅交代了射猎的时间地点,而且渲染出一种异常紧张的气氛。右北平地区常有猛虎出没,深山老林正是猛虎的藏身之地,黄昏又恰是猛虎活动之时。诗人用一个“惊”字,让人自然联想到山中有虎,同时又暗示了将军敏锐的警惕性,为下文“引弓”做好铺垫。次句紧承上句,但是诗人并未写将军“射”,而只写将军“引弓”,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这一句又写出了将军临险的从容与镇定,在“惊”之后,旋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不慌不忙。这一句使将军的形象愈加鲜明,气势不凡。后二句笔锋急转,写将军“中石没镞”的奇迹。诗人将描述时间拉到翌日清晨,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将军的箭竟然入石三分,“没在石棱中”!射虎急转直下成为射石,将军之功可见一斑,全诗的戏剧性也昭然若揭。
第三首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前两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的是敌军仓皇溃逃的情景。诗由写景开始,“月黑”,则茫无所见,点出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雁飞高”,则无迹可寻,表明四处寂静无声。这样的景,显然并非诗人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正是趁着这样一个天昏地黑万籁俱寂的夜晚,敌军偷偷溜走了。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又烘托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夜遁逃”三字,暗示敌军已全线溃散。但他们趁夜逃跑的举动,还是被戍边将士发现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出击追敌的场面。诗人以寥寥数字,描绘出一幅骑兵列队欲出,而大雪刹那间覆盖了弓刀的画面,有力地烘托出当时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表现了众将士不畏艰苦,奋不顾身,连夜追击逃敌的英雄气概。但敌军是否被追回,诗中并未点明,而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神龙见首不见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第四首写将士们得胜庆功的场面。“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二句,苍凉而雄壮。将士们在野地营帐中,陈设筵席,连“羌戎”都光临庆功宴,恭贺将士凯旋。这二句不仅描绘出将士们获胜后热烈而又欢快的庆贺场面,又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民族和睦的景象。后二句续写宴席之欢腾,将军醉酒,穿着金甲狂舞,而四周鼓声雷动,热烈欢腾的场面可想而知。全诗语言凝练,气氛活跃,耐人寻味。诗人大胆剪裁,巧妙构思,抓住典型环境与典型场景,才会写出如此精彩的佳作。
塞下曲四首⊙其四作者简介
卢纶(约748—约799)
字号:字允言
籍贯: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
作品风格:雄健、清韵、俊朗
诗人小传:
卢纶(约737年~约799年),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于天宝末年曾举进士不第,代宗朝复又应举,但屡试不第。后得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再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其后元载、王缙获罪,他也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此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
塞下曲四首⊙其四扩展阅读
塞下曲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唐·卢纶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卢纶《塞下曲》六首,基本是都采用的侧面描写,没有直言塞外激烈的战争。比如第一首是申令出兵,第二首是将军猎虎,第三首是追亡逐北,第四首是奏凯归来。上面这第五首,也没有写战事,而写军将的狩猎,但“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句,也暗含有犁庭扫闾,大败敌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