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丘》赏析-大势已去,一切只能靠自己
大势已去,一切只能靠自己—《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
何其久?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旄丘》
事情如那土丘上的葛藤,又生出枝节来了!兄弟们啊,为何这么久了还不来帮忙啊!他们现在在哪里呢?必定又找到了交好的对象!为什么要拖得这么久啊?其中一定有缘故!你看他们身穿蓬松温暖得狐皮裘,战炮铁甲丢一边,不用指望他们雄兵东出了!这些所谓得兄弟邦国啊,他们是不会同我们同心的!我们此刻流落他国,寄人篱下,这些兄弟邦国啊,面对我们的求援之声却塞住了耳朵!
黎国的流亡者逃到卫国,恳求卫国出兵援助,也许是原先他们都已经谈得好好,可是卫国迟迟没有出兵,正所谓好事多磨,所以诗歌用土丘葛藤又生枝节来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在这种情况下,黎国流亡之人心生疑惑,从其中两个细节,推断卫国不可能出兵帮助自己,而且很有可能帮助卫国,谴归他们。这两个细节,一个是发现卫国在拖延时日,另一个细节是发现卫国将士依旧狐皮大袄,战袍铁甲没有准备,分明是不愿出兵的征召,再联想他们此时的地位,确定卫国已经不可能帮助他们出兵。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微妙得很,别看他们平时又是结盟又是签订协议,可是一旦发生变节,他们会权衡利益得失,马上变心。黎国与卫国之间的关系,在这首诗歌之中可以表现出来。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汉朝时候班超出使西域鄯善碰到的一件事情,当时为了抵御匈奴,窦固采用了汉武帝的策略,派班超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班超到了鄯善,先是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但是没有几天,他发现鄯善国王的态度有所冷淡,他马上就警觉到不对劲,经过调查,发现原来匈奴也派了使者到了鄯善,鄯善王权衡归附匈奴或者汉朝的得失,觉得汉朝距离遥远,兼顾不了西域,所以有心依附匈奴,这点心思的犹豫立刻表现在对班超的冷淡。班超发现这种情况之后,立刻先下手,在鄯善的境内斩杀匈奴使者,逼迫鄯善王归附汉朝,为汉朝后来击败匈奴垫下了一个基础。班超的果断是非常英明的,但是他毕竟有大汉在背后撑腰,所以他敢使用强硬的手段,可是,黎国的流亡君臣,他们此时没有任何的后台背景,到了卫国之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了卫国,也正是这样,他们发现卫国变心之后,只能无奈地发出了悲声。
大势已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所谓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才能够巴望别人与你合作并在合作的过程之中占主导地位。当自己的实力衰弱,千万别指望有人来扶持,即使有人扶持,也要千万小心别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汉末时候,皇帝对群臣失去控制,造成诸侯割据,即使当时曹操出面力扶天子,其实质的背后也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样,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曾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