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239首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八卷五言绝句。刘十九的生平我们不知道,显然是白居易的近邻好友。白的朋友刘禹锡有时被称为刘二十八,刘十九也可能是他的本家。“螘”是“蚁”的本字,绿蚁是酿而未过滤的酒,上面浮渣像蚁微绿。这首诗写的是小小主题,文字也极浅显,为什么很被许多人喜爱呢?因为它所写的是朴素生活片断,欲雪的傍晚和小小火炉很家常,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诗更洋溢着温暖人心的友情。在欲雪的黄昏,与知己对坐小饮谈心,是人人羡慕而未必能享受到的幸福,或者是这首诗受人欢迎的原因吧。
问刘十九作品原文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译文注释
译文一
新醇绿蚁酒醇厚芳香,红泥小火炉冒着火光。
晚来天更阴快要下雪,一起喝一杯你看如何?
译文二
新酿的酒啊有澄绿浮沫,旁边还有红泥的小火炉。已经晚了,看天气将要下雪,你能来一起喝一杯酒吗?
注释
刘十九:名字不详,十九为其排行,白居易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白诗中经常提到的刘二十八即刘禹锡,故有人认为此刘十九即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
绿蚁新醅(pēi)酒:指新酿的米酒,醅是酿造意。当时的米酒杂质很多,未滤清时酒面会浮起很多渣滓,色泽微绿,酒泡包裹着渣滓,细小如蚁,故俗称为“绿蚁”,并将这种酒称为“蚁绿”。宋代陈著《谢戴时芳惠物》中即有“蚁绿浮香雪外春,锦翰飞动玉芝新”句。
无: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问刘十九作品鉴赏
赏析一
后人点评:
清人章燮: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唐诗三百首注疏》卷六)
这是一首劝酒诗,诗人以此邀友人刘十九(即刘轲,河南登封县人,白居易的朋友)来饮酒叙谈。酒能醉人,本诗却比酒还醇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二句选取了富有代表性的新酒和火炉,将一幅整席待客、温馨恬静的画面呈现出来:新酿的美酒犹未滤清,尚且浮着微绿色、细如蚂蚁的酒渣;小巧又朴素的泥炉里,嫣红的炉火烧得正旺。面对这些描述,读诗之人怎能不酒虫大动,忍不住想要同挚友欢饮一番呢?而此时此刻又恰好“晚来天欲雪”。想到夜雪若是洒下,寒气弥漫开来的情形,就更勾起了读诗之人喝上几杯的愿望。加上暮色低沉,大家已经闲了下来,守在火炉边小酌一番,不是正适合这雪前的黄昏吗?于是就在这时,诗人不失时机地发出了“能饮一杯无”的询问,又或者说是邀请,将希望与友人共饮的愿望表达得令人心醉。有如此诱人的美酒、红火,更有友人如此深厚的情谊,包括刘十九在内所有的读者,都会为之心驰神往吧!
诗人并未在开门见山地写到了酒之后马上切入主题,而是十分含蓄地、一层层地渲染着,直到最后才以“能饮一杯无”这样一个问句发出了邀请。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刘十九接到这首小诗之后,一定会立刻赶到诗人家中,同诗人围炉饮酒,“忘形到尔汝”。这时天空真的下起雪来,两个人就着炉火的温暖,赏雪、欢饮、畅谈……这些温馨的场面并未在诗中出现,但联想起来却十分自然。这便是诗人层层渲染而又凝练含蓄的写作手法所达到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近乎口语般质朴不加修饰的语言,将雪夜邀请友人饮酒这一场景所蕴涵的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无遗,并且赋予了作品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使之耐人寻味,堪称佳作。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邀请朋友来饮酒的真挚淳朴的情意。头两句即说明新酿的酒,而且炉火烧得正红,这正宜于二位挚友痛饮一场。第三句承上两句的备酒设炉,说明这与天气有关,一场雪将来临,寒气阵阵袭来,自然要引起人们对酒的渴望。因而末句问得十分亲切。对于被问者说来,除了那新酒、火炉和欲雪的天气之外,还有诗人渴望把酒共饮的真诚友谊。诗写得洒脱轻松,饶有情趣。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江西九江期间写的一首劝酒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写新酿的酒,和正烧得旺盛的炉火,烘托了温馨优美的意境。红色的炉火,照映着浮有泡沫的绿酒,非常诱惑人,正是把酒畅饮的好时候。
紧承上一联,诗人写“晚来天欲雪”,交代了时间季节,给人一种寒意,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就更应该喝上几杯酒御寒了。并且,此时天色已晚,没有什么事情可做,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能消度黄昏呢?所以,诗人问刘十九:“能饮一杯无?”这是多么充满生活情趣的场面。
这首五绝小诗,写得非常有情趣,通过对饮酒环境和外面天气的描写,反复渲染饮酒气氛,自然引出最后一句,写得韵味无穷,同时,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和刘十九的深厚情谊。我们可以想象,刘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诗后,定然是立刻欣然而来,两人痛快畅饮,也许此时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又余味无穷。
赏析三
此诗寄托着浓厚的情谊,并深富生活情趣,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真切感人,使人心醉。
上半段说酒,“绿蚁新醅”,可见是家酿的米酒,古人习惯暖酒而饮,所以对句出“红泥小火炉”。未及言寒,先出暖意,虽是家居小聚,却显得其乐融融。然后第三句再说“晚来天欲雪”,既已日暮,天色又不很好,眼看将要下雪,不言寒而寒意自出,但因为有前半段那暖融融的酒香,故而不使读者感到丝毫寒意。而且这种寒中见暖,不仅仅是因为有新酒和火炉在,更因为有这一片诚挚的情意在,使人心暖。结句乃邀饮之意,但不平淡道出,而加设问:“你能来一起喝一杯酒吗?”试问有了前面的铺垫,刘十九还有可能推却吗?
寒夜客来,围坐炉边,饮酒联话,此中意味非普通人家的情趣。一则可见,是言寒士,邀客而来,只饮家酿米酒,不言肴馔,而且设问也只是“能饮一杯无”,并非放开海量,痛饮而醉。二则可见,是雅士之行,饮酒不是目的,而只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故而这手段不能村俗,倘言“能饮千杯无”,豪气是有了,雅量却不显。故而私以为此诗最佳妙处,一在“绿蚁”、“红泥”,鲜明的色调对比,雪天寒夜,却无寂寥凄冷感,反而鲜艳活泼,二便在于“一杯”二字,酒虽薄而情却真。
问刘十九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字号: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籍贯:下邽(今陕西渭南)
作品风格: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
诗人小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生于河南,后迁居下邽(在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东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他是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盩至(今陕西省周至县)尉,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因宰相武元衡被刺,他直言极谏,要求严缉凶手,结果被贬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又移忠州刺史。回朝后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杜甫以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为“元白”。他创作了很多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影响甚深。而且他的诗篇吸收民歌营养,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故而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作品和声名还远播西域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影响甚至超过李白、杜甫。白居易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被并称为“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