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风·驷驖》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5 17:21

《国风·秦风·驷驖》原文

国风·秦风·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国风·秦风·驷驖》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国风·秦风·驷驖》注释翻译

注释

驷驖〔tiě〕孔阜: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驖,赤黑色的马。孔,甚,很,后同。阜,高大。

六辔〔pèi〕在手:四马应有八条缰绳,由于中间两匹马的内侧两条辔绳系在御者前面的车杠上,所以只有六辔在手。

媚子:亲信、宠爱之人,亦指贤臣。

奉时〔shì〕辰牡:奉,敬献,一说驱赶。时,假借为“是”,此、这个。辰牡,古代按时节进献的雄兽,一说辰指母鹿。

左之:从左边射它。

舍拔:发箭。拔,箭的尾部。

北园:北面的园林或园圃。

闲:通“娴”,娴熟,熟习。

輶〔yóu〕车鸾镳〔biāo〕:輶车,古代一种轻便的车,后常作使者的乘车。鸾镳,系着鸾铃的马衔。

载猃〔xiǎn〕歇骄:载,句首发语词,无实义。猃、歇骄,皆猎犬名,长嘴者曰猃,短嘴者曰歇骄。歇,通“猲”。

译文

四马壮健毛色黑,缰绳六根手上垂。公爷宠儿一帮子,跟随公爷猎一回。
猎官驱出应时兽,膘肥肉壮满地走。公爷一声“朝左射”,放箭直贯兽咽喉。
狩猎归来游北园,四马轻松好悠闲。轻便副车铃铛响,车上息着众猎犬。

翻译

驾车四马非常高大,六根缰绳握在手中。公侯宠信爱重之人,跟随公侯参加冬狩。敬献这些应时雄兽,应时雄兽甚是硕大。公侯喊道左边射它,放出箭矢就能猎获。游玩在那北面园林,四马动作已然娴熟。轻便马车鸾铃马衔,还有猎犬猃和歇骄。

《国风·秦风·驷驖》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国风·秦风·驷驖》题解赏析

解读

《驷驖》一诗展现的是公族威武雄浑的狩猎场面,《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秦襄公“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的一曲赞歌。秦襄公曾助周平王东迁洛邑,被周王封为诸侯后,又驱逐犬戎,扩张版图,遂使秦国日益强大。因此,狩猎对于崇尚武功的秦国君王,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以驾车四马和在手六辔即赋起兴,描绘了众臣随秦君出狩的声势浩大的场面。次章写到猎者或臣属向秦君进献祭祀的“辰牡”之事,还对秦君指挥捕猎的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刻画。末章写秦君游“北园”之景,说其不仅练马,还熟练猎犬,尽展王者勇武威猛的风采。

赏析

反映内容
《毛诗序》谓此诗:“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圃之乐焉。”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被周王始封为诸侯,后又逐犬戎,遂有周西都岐、丰八百里之地,为秦国日益强盛奠定基础。秦襄公的武略自有值得称道处,狩猎历来作为君王讲武的一个组成部分,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秦国的强大。
古代帝王狩猎场面极其宏伟,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都极尽铺叙描摹之能事,对此作了生动反映。从扬雄《长杨赋》:“今年猎长杨,……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嵎。”也可窥见其规模之一斑。而《驷驖》之妙却全在以简驭繁,以少胜多,仅三章章四句共48字即已写尽狩猎全过程,却同样使人觉得威武雄壮,韵味无穷。

首章鉴赏
首章写将猎。取景从四匹高头大马切入,严整肃穆,蓄势待发,充满凝重的力度感。四马端端正正站着,只待一声令下,便拔蹄飞驰。镜头接着由马转移至控制着六根马缰绳的人。“六辔在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充满自信。这是赶车人,也即下句所谓的“媚子”之一,即秦襄公的宠臣。他还不是主角,只是“从公于狩”的一个陪衬。真正发号施令的是秦襄公。他带领一大批“媚子”,大规模出猎。此章虽只撷取一辆狩猎车的情景,而声势浩大又纪律严明的场面已可联想得之。驭马与驭天下,其理一贯,如后世白居易《授韦贯之工部尚书制》所云:“善御者,齐六辔;善理者,正六官。”所以此章通过层层反衬,暗写秦襄公治军治国有方。

次章鉴赏
次章写正猎。管山林苑囿的狩猎官,接到开猎的命令后,急忙打开牢圈樊笼,将一群群养得肥肥的专供王家狩猎作靶子用的时令兽驱出,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围猎场面就自然映现在读者脑海。这虽然只是个铺垫,但角度很巧妙,令人从被猎对象想像狩猎盛况,避实就虚,别具一格。至于为什么单单驱出“牡”兽,那是因为当时祭祀用的牺牲以牡为贵,不用牝兽。在纷纭的围场中,诗作的镜头紧紧跟随着秦襄公,只见他吆喝一声:“射左边的那一只!”果然那肥兽应弦而倒。这足见襄公武艺不俗。当然,他狩猎的对象只是驯养的野兽,这与《郑风·大叔于田》中“襢裼暴虎”(赤膊空拳打老虎)的公子相比,不免有点虚浮和滑稽。但以王侯之尊,他不能真正到深山老林与虎豹猛兽直接较量。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此诗的描写非常切合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诗只举秦襄公一隅,可谓抓住了牛鼻子,其余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自行想像补充。对于秦襄公,也只是摄取了一个刹那间的特写镜头,而略去其他枝节,叙事中有描写,笔法老练简洁。

末章鉴赏
末章写猎后。猎后情景可写的很多,如猎物的丰盛,猎者的欣悦等,但都未免落入寻常窠臼。此诗的猎后视角独特,大有王者风范。诗写猎后即游于“北园”,按常理推测那北园与猎场应该是相通连同在一区的,并非要绕道另去一处游息。故首句既是场景的转换,突出了王家苑囿之广大,也是氛围的转折,由张而弛。一个“游”字意脉直贯篇末。前“狩”后“游”,互为补充,整个过程相当完整。次句又着眼于“驷驖”,与首章相呼应,而神态则迥异,此处的驷驖不再是筋脉怒张,高度紧张,而是马蹄得得,轻松悠闲。一个“闲”字语意双关,马是如此,人也如此。后两句又对“闲”字着意渲染。輶车是一种轻便车。《周礼·校人》:“田猎则帅驱逆之车。”驱逆之车即是輶车,其作用在于围驱猎物,供猎者缩小包围。猎后的輶车已不用急驶飞赶,因而马嚼上铃儿叮当,声韵悠扬,从听觉上给人悠闲愉悦之感。最妙的是末句的特写,那些猎时奋勇追捕猎物的各种猎狗都乘在輶车上休其足力。这一宠物受宠的镜头很有情趣,也很耐人寻绎,将先前的紧张与现时的休闲形成鲜明对照,使末章的“闲”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性鉴赏
全诗叙事取景高度浓缩,突出典型场景和人物,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瞬间和细节,因而虽只窥豹一斑,却能使人想见全豹,其艺术概括力很值得借鉴。《诗经》中写狩猎的名篇有二,即《大叔于田》与此篇,前者反覆铺张,以繁见长,后者精要简约,以简著称,而这恰恰代表了我国文学的两大传统手法。

《国风·秦风·驷驖》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秦风·驷驖鉴赏

历代解诗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美田猎之感”的作品。诗虽简短,却几乎概括了秦君狩猎的全过程。作品产生于何时,已不可确考。方玉润认为是“襄公以后诗也”。(《诗经原始》)

全诗共分三章。首章写秦君出猎时车马与从者之盛。“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开篇从驾车的骏马起笔,极力形容马匹的高大雄壮,色彩夺目。“驷”(sì),四匹马的简称。“驖”,黑色之马,《说文》:“马赤黑者曰驖。”“孔”,甚。“阜”,肥大。“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六”,按正常数字计算,四匹马本应有八辔,但周代的车,独辕在中,内里两马称“服”,外两马称“骖”。服马各一辔,骖马各两辔,以便左右牵引,所以共有“六辔”。这两句说:驾车的四马,颜色黑红,高大雄壮;六条缰绳,抓在手中,奔向前方。“公之媚子,从公于狩。”“公”,指秦君。“媚”,爱。“媚子”,即秦君之爱子。“狩”(shòu),古代冬季打猎。这两句说:秦君的爱子,跟随秦君,一起出猎,心情欢畅。上面四句通过车骑之盛,从者之众,渲染出一派喜悦欢快的心情,浸透着胜利的气氛,暗示出获猎必将满载而归。

第二章写打猎的过程。“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奉”,有两种解释。一解为“虞人”,即掌管秦君苑囿的官吏,他把苑中豢养的兽群驱赶到猎场待射。另一解借“奉”为“逢”,即遭遇之意。从突出秦君射猎这一角度来看,似以后解为佳。“时”,是也,即这个。“辰”,借为“麎”(chén),大鹿。“辰牡”,大公鹿。“硕”,大。这两句说:进入猎场,恰好遇见公鹿一匹;公鹿健壮,肥而又大,正好射击。“公曰‘左之’!舍拔则获。”“左之”,命令赶车人把车转向鹿的左侧,以便射击鹿的左体。一是易于射中鹿的心脏,很快使鹿死去;一是古时祭祀多用兽的右半体,射中左方能保持右体的完整。“舍”,放。“拔”,箭的末端,或称为括。“则”,即时。“获”,获得,猎取。这两句说:秦君下令,调转车辕,朝向左方;拉弓射箭,应声射中,倒在地上。

第三章写猎后凯旋。“游于北园,四马既闲。”“游”,指射猎之后从容悠闲的情态,这中间省略了许多过渡性笔墨。“北园”,恐非田猎的苑囿,而应是射猎后暂时休憩的北地林园。“闲”,一作“娴熟”解,一作“闲暇”解。此以后解为佳。这两句说:射猎以后,路经北园,从容舒缓;四匹大马,全身放松,脚步悠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輶”(yóu)车,古代的一种轻便车。“鸾”(luán),通“銮”,车铃。“镳”(biāo),马口中的铁嚼子。“猃”(xiǎn),长嘴猎犬。“歇骄”,短嘴猎犬。这两句说:轻快的马车,铃声叮当,马嚼子作响;长嘴猎犬,短嘴猎犬,休息在车上。

以上三章,完整地反映了秦君狩猎的过程。作者有整体意识与完整的构思,每章均有不同的细节与刻画重点,通过不同的意象,渲染出不同的气氛。第一章写出猎盛况,突出马的雄壮矫健与驾车人的姿态。其中特别强调秦君的爱子随从出猎,愈加透露出随从队伍之盛大与必胜的信心。第二章点出公鹿的肥大,借以反衬秦君射击技艺的高超出众。“舍拔则获”一句把弓弦响处、大鹿应声倒地描写得惟妙惟肖。其中还夹有“左之!”这种命令词语,使读者有如闻其声之感。第三章写获猎后的喜悦心情,四句中连续用了“游”“闲”这种形容心态轻松愉快的语词,同时还特别交代了猎犬乘车的细节,借以衬托猎犬在射猎过程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秦君对它们也毫未忘却。看似闲笔,实际却反映出作者的匠心。

全诗字句整饬,音韵整齐而略有变化。前两章四句一韵,如“阜”“手”“狩”叶韵,“牡”“硕”“获”叶韵。第三章则两句一换韵,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获猎后起伏不平的愉悦心态。

从这首诗可以了解周代秦国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关阅读】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