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五言绝句 时间:2024-09-01 04:39

唐诗三百首第225首孟浩然的《春晓》,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八卷五言绝句。这首诗浅显易懂,但像橄榄一样,细嚼才能尝到回味。读很多好诗,都要像细嚼橄榄一样,不能囫囵吞枣。从第一句我们体会到诗人的襟怀是开朗的,精神是乐观的,所以睡得又香又甜,一觉醒来,天已破晓,听到处处鸟啼,心里充满了喜悦的感情。但又记起曾经听到风雨的声音,便立刻关心喜爱的花,不知被风雨吹落了多少。但这只表现爱春情切,惜春意深,并无伤春的情调。诗人的感情像水面上的涟漪,文字像花香鸟语,自自然然地引读者进入美妙的诗的境界。

春晓作品原文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唐诗三百首

春晓译文注释

译文一

春夜酣睡不觉天亮,处处听到鸟儿鸣叫。

夜里阵阵风声雨声,不知吹落花儿多少?

译文二

春夜酣睡,不知不觉天就放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鸣。想起夜间的风雨之声,不知道打落了多少花朵啊。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③闻:听到。④夜来:夜里。

《春晓》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唐诗三百首

春晓作品鉴赏

赏析一

后人点评:

《唐诗笺注》: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这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的优美作品,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

诗人取景独特,不像一般的诗文那样写看到的或听到的春天景色,而是从自己在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那刻所听到的声音切入,抓住春天特征,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文开头写诗人在春季里睡得正酣畅,天已经大亮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屋外到处是鸟儿的欢鸣声。诗人仅用了这一句描写来表现充满生机的春晓景象,但我们可以想象鸟儿在飞跃鸣叫,窗外的春景自当非常热闹,定是一片春光明媚。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看到此情此景,自然会让诗人产生联想,他在昨夜还朦胧中听到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昨夜的那阵风雨,摇落了多少花儿呢?诗人好似对风雨有丝丝抱怨。昨夜的风雨应该是清风细雨,所以才使诗人睡得香甜酣畅,春雨将天空清洗一新,这应该让他很感激春雨,但是,春雨虽小,在诗人看来,它毕竟是摇落了春花,所以诗人有些淡淡的哀愁,可见他是多么的珍惜春光。

这首五言绝句,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诗趣,亲近自然,语言明白晓畅,读来琅琅上口,因此被人们广为传颂。

赏析二

很简短的一首小诗,撷取了春天很短小的一个片段,却能够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是不为无因的。首先,诗的结构非常严谨,流畅自然,先从春睡醒来写起,自然引入白昼的鸟鸣,然后再从鸟鸣而联想到夜间的风雨声,由声系声,前半和后半的联系格外紧密。不仅文辞上联系紧密,意境上、情感上的接续和转折也是很自然的,前半写喜春,后半写惜春,正因喜而惜,又因喜而不致惜而后忧,此喜也淡淡,此惜也淡淡,风致淡雅脱俗,使人闻而心动,既欲去屋外寻找鸟鸣,又欲去窗下寻看落花了。

赏析三

这是一首仅仅二十字的惜春小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本诗抒发了诗人晨起所感,处处表现了诗人爱春、惜春的心情,意境优美深远。春眠初醒,闻啼鸟而喜春,又忆及夜间风雨,担心吹落春花……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再读便觉诗中另有天地。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个片段,以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所听、所感为切入点,用极少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媚的春之晨景。

前面两句写的是诗人由于春梦沉酣,天色已经大亮了还没有发觉。醒来后,听见窗外到处都是鸟儿欢快的啼鸣。诗人惜字如金,只用“处处闻啼鸟”一句来体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晓晨景。然而读者由此可知,正是这些鸟儿欢快的啼鸣将酣睡中的诗人叫醒了。可以想象,当时窗外必然已是一片灿烂的春日风光。读者从字里行间便可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颂扬之情。

恰恰是这惹人喜爱的春晓晨景,让诗人十分自然地转入第三、第四句诗的联想之中:昨天晚上我在朦朦胧胧中曾经听见一阵风雨之声,此刻庭院中盛开的春花究竟被吹落了多少呢?结合诗的前面两句来分析,昨夜那一阵风雨不应是令人怨恨的狂风骤雨,而应是柔风细雨,它将诗人送进甜美的梦乡,将清晨变得更为明净美丽。然而它终归会吹落春花,带走春日风光,所以“花落知多少”一句,又暗含着诗人对春光消逝的一丝哀伤和怨叹。本诗在时间的跨越上,以及情感的细微变化上,都非常富有情趣,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不失优美的韵致,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超凡脱俗,为五言绝句中之上上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

《春晓》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唐诗三百首

春晓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字号:字浩然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阳)

作品风格:恬淡孤清,不拘奇挟异

诗人小传:

孟浩然(689年~740年),本名不详,浩然为其字,襄州襄阳人,故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娱,四十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据说唐玄宗咏其诗,见“不才明主弃”语,乃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归。其后孟浩然漫游吴越,穷极山水,更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他的诗大多为五言短篇,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也有独特造诣: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他是唐诗中山水田园派的领军人物,后人遂将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更多孟浩然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