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古诗翻译赏析-李商隐-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时间:2024-09-01 04:26

唐诗三百首第210首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六卷七言律诗。 诗写幽闺女子深夜情思,以夜缝罗帐起笔,点明女子心中极盼好合的心理,再以追思往事的手法,描写初遇的情景。扇裁月魄,车走雷声,二人遇而未遇,因羞怯而未通言语。颈联写当初别后相思,“金烬暗”写出夜不能寐的寂寥,“石榴红”道出春光虚度的怅恨。以强烈的色彩,精练的笔致,寓情于景,抒发幽情。尾联化用典实,表现女子执着而深情的等待。

无题二首⊙其一作品原文

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古诗翻译赏析-李商隐-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一译文注释

译文一

薄薄的凤尾花纹香罗有几层?深夜把青碧圆顶罗帐细细缝。

圆月形的团扇遮掩不住羞意,未及通话车声已如雷声隆隆。

曾伴残烛度过多少寂寞长夜,石榴花红你的消息仍无影踪。

此刻且把斑马系在杨柳岸边,到什么地方能等来西南好风?

译文二

凤尾纹的绸缎,是多么轻薄啊,深夜之中,细细地把它缝成有绿色纹理的圆形顶帐。团扇如同圆月,难以遮掩羞容,车马如同雷鸣,未能与他对话。烛焰黯淡,伴随着我的寂寞无聊,石榴红了,却再没有他的消息。你是不是只把马儿系在那垂柳岸边,等待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西南好风呢?

注释

凤尾香罗:指织有凤尾纹的丝绸,又名“凤纹罗”。

碧文圆顶:指绿色而有纹理的圆形顶帐。

月魄:本指月轮的无光处,此处指月。

金烬:这里是指华美的蜡烛所燃成的灰烬。

石榴红:石榴开花,借指五月。

斑骓:青白色相杂的骏马,《清商曲辞·神弦歌·明下童曲》即有“陆郎乘斑骓”句。

《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古诗翻译赏析-李商隐-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一作品鉴赏

赏析一

此诗也是写对情人的怀念。诗中写的似是诗人爱情生活中的一段经历,及由此而产生的难以忘怀的眷念深情。一联是想象情人在闺中夜缝罗帐。二联回忆邂逅相遇时的情景,情人羞得以团扇遮面,车已离去未及相见。此联表现情人羞涩、喜悦而又惋惜的神情真切动人。三联写离别后日夜想念常常辗转难眠,时光流逝,但始终不得消息,表现了相思的愁苦。末联写希望情人有一天能回来,甚至想象能有一种超现实的力量相助来和情人相会,充分表现了对爱情追求的执著、热烈。

赏析二

李商隐的《无题》诗很大一个特色,就是撷取回忆或思绪的片段成篇,不苛求语意的连贯。当然,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氛围是一以贯之的,看似跳跃性非常大的两事或两段情愫,内在气韵始终如一。比如此诗的首联与颔联、颈联与尾联之间,就有相当大的跳跃,但所述女子之恋慕、相思,却丝毫没有断离之感。

诗中大量运用暗喻的手法,比如开篇言“凤尾香罗”,就有“凤凰与飞”意,“碧文圆顶”,是代表着男女欢爱。一位女子,深夜不眠,而在用“凤尾香罗”缝制“碧文圆顶”,表明她正在思念着自己的爱人,期盼能够和爱人双宿双栖,美满团圆。接着,颔联突然转为回忆,当初爱人来到的时候(车走雷声),自己因为羞怯而未能与他对话,如今想来,只觉懊悔和惆怅。东晋谢芳姿《团扇郎歌》中有“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语,此即化用其意。

然后,场景从回忆再拉回到深夜缝帐的此时此刻,“寂寥金烬暗”而加一“曾是”,可见这般寂寞相思之夜并不特别,自分别以后,恐怕夜夜如此。情郎一去,再无消息,直到如今石榴花开的季节——五月已经入夏,天气日暖,厚帐已不堪用,所以要缝制轻罗的新帐,这又和首联遥相呼应。

尾联是想象情郎所在,他在哪里呢?大概在那“垂柳岸”边吧。杨柳向有分别之意象,故此言之,但有人解此句,以为垂杨即柳,以柳谐音为“留”,代指期盼情郎留下,却未免想象力过于丰富了。柳为上声,留为平声,在古时平仄分野非常鲜明的时代,是根本无法相通的。结句典出曹植《七哀》,有“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所以“何处西南待好风”,是指有女子投入情郎的怀抱。旧解都称此为女主人公之希望,希望自己化为好风,前去寻觅爱侣,但私以为含义正好相反。因为诗有“何处”二字,可见此西南好风并非女主人公,而是指别的女子。统观全诗,应为抒发女子之自怨自艾,惆怅懊悔之情,她因为当日羞怯,导致与情郎最后一次见面“语未通”,从此独处深闺,寂寞无奈,情郎却一去没有消息。是不是有别的女子投入了情郎的怀抱,或者情郎正等待着别的女子投入他的怀抱呢?早知今日,当初分别之际,我便应当含羞忍怯,去好好地与他交谈,拴牢他的情丝啊!

《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古诗翻译赏析-李商隐-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号:字义山,号玉谿生

籍贯: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作品风格:高华典丽

诗人小传: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十九岁时因文才而受到牛党成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进士及第,旋即被李党成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充当幕僚,终身郁郁而不得志。

晚唐之际,诗风渐颓,是李商隐的出现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风格秾丽,七绝、七律尤为所长。他的很多诗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动乱,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更是写得缠绵悱恻,脍炙人口,但部分诗篇也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他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还和李贺、李白合称为“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