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醒心亭记》原文翻译赏析
醒心亭记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1)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2) ,构亭曰“丰乐”(3) ,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4) ,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5)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6) ,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7) ,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也,而名之以见其实(8) ,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9)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10) ,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曾巩
【注释】
(1)涯:边际。
(2)欧阳公:欧阳修。
(3)构:建筑。
(4)得:寻到。
(5)即:到达。
(6)洒然:吃惊的样子。
(7)即:猜想。
(8)其实:这个地方真实的情景。
(9)优游:悠然自得的样子。
(10)且良:泛指有才能。
【译文】
欧阳公出任滁州知州的第二年,就在滁州的西南方靠着泉水的地方,建筑了一座叫“丰乐亭”的凉亭,还为此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是用来说明这座亭子是怎么建造的。没过多久在丰乐亭平行往东几百步的地方,他又找到了一块山势高的地块,修了一座叫“醒心亭”的亭子,并且还让我为此做一篇记。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这个地方,丰乐亭是必须要去的。有人喝醉了感觉累了,肯定会到醒心亭上去看风景,从此处他们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缭绕,空旷的田野,茂盛的花草树木,秀丽的山泉岩石,他们在这里所见、所听都是那么清新,那么惬意,最后因为这些让他们感到惊奇酒也就醒了,甚至忘了回去,久久沉浸在这里。因此根据这样的情形把这个亭子命名为“醒心亭”,这几个字来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是可以从山水之间得到人生的乐趣,他更擅长的是根据景物的实际情况为亭子取适合的名字!就是这样,欧阳公的快乐,我还是可以形容的。我们的国君能够做到宽大化民,不动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面能够生活宽裕,不抱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各个地区的鸟兽草木都能得到合适的生长,这才是欧阳修真正最大的快乐。可是现在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这能说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吗?其实是欧阳公把他的理想寄托在这些东西上啊。
像欧阳公这样的贤德,自从韩愈去世几百年我们才又看到。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珍惜欧阳公,也不知道他真正的价值。此后的千百年间,有人因为仰慕欧阳公,前来瞻仰他留下来的遗迹,很想和他见上一面,但是却不能见到,是件多么遗憾的事情啊,然后才明白欧阳公是多么难得。所以在这里有幸能和欧阳公一起游玩的人,还有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的理由吗?而我也可以因为这篇文章而留下名声,难道还有什么理由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评析】
本文是欧阳修请求曾巩作的。在这之前,欧阳修由于赞成“庆历新政”受到保守派的攻击,在庆历五年被贬到滁州做知县。欧阳修在滁州先后兴建了丰乐亭和醒心亭,还为醉翁亭题名,并因此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作《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在文章中表明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曾巩此文明白阐述了欧阳修以“醒心”为亭子的名字的缘由,而且还巧妙地结合了议论。
本文以欧阳修的“醉”、“乐”、“醒”为中心展开议论,指出欧公的“醉”只是表面现象,“醒”却是实质内容,“乐”是人格的体现;他所谓的乐不是“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是国泰民安,把天下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的贤人达士之乐。欧公之所以筑亭题名就是想让世人“洒然而醒”,不要在太平盛世之中无所作为,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中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