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排名第95名:晁补之的《摸鱼儿·东皋寓居》这首《摸鱼儿》,是晁补之的代表作。此词不仅描写了东山“归去来园”的园中景色,还叹恨自己为功名而耽误了隐居生涯。其主旨是表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
《摸鱼儿·东皋寓居》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45 | 在100篇中排名:53 |
历代评点次数:8 | 在100篇中排名:79 |
唱和次数:1 | 在100篇中排名:66 |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 在100篇中排名:92 |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462 | 在100篇中排名:99 |
综合分值:2.55 | 总排名:95 |
摸鱼儿·东皋寓居排行赏析
这首《摸鱼儿》约作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这一年,徽宗起用新党,元祐党人再度遭受打击。属于元祐党人的晁补之自然也遭到贬谪,回到故乡山东济州金乡,在东山“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过起潜隐的生活。这首词,就是年过半百的词人在归隐东山后写的。
也许,古代很多文士都曾有“归去来”的情结,因而这首“清迥拔俗”的词作在古代文人读者那里颇有影响。如南宋著名词学家、“性乐闲退”的胡仔就非常喜欢这首词,平时常“击节”以歌之。历代文人的8次评点,也多是肯定性的。同时,此词也是古代文士喜爱仿和的作品之一。虽然我们统计到的历代唱和仅有1次,但据《词徵》卷一所说:“晁无咎《摸鱼儿》、苏子瞻《酹江月》、姜尧章《暗香》《疏影》,此数词和韵最多。”可知这首词的和作一定不在少数。选本入选榜上,此词共入选了45种选本,其中33种是古代选本。所以,在古代,这首词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经典名篇。
但进入20世纪后,这首词的影响力却在明显下降。60种现当代选本仅入选了12种,研究文章为0篇,当代网络链接数也仅1千余次。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此词的综合实力,并使其最终仅排在宋词排行榜的第九十五位。
摸鱼儿·东皋寓居注释
(1)东皋寓居:晁补之罢归金乡时在东皋建归去来园。东皋,水边的向阳高地。皋,水边高地。
(2)翠幄:绿色帐幕。此指杨柳。
(3)柔茵:柔软的垫子,此指草地。藉(jiè):衬,垫。
(4)“青绫被”二句:谓不要留恋自己以前在汴京的官场生活。青绫被,汉制,尚书郎值夜时,官供新缣青绫被或锦被。金闺,即金马门,汉宫门名,此代指朝廷。
(5)“儒冠”句:化用杜甫“儒冠多误身”诗意。
(6)邵平瓜圃:西汉邵平为故秦东陵侯。秦破,种瓜于长安城东。
(7)“便似得”三句:东汉班少有大志,投笔从戎,后出使西域,功封定远侯。在西域三十余年,七十一岁才回到京都洛阳,不久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