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排名第56名:苏轼的《洞仙歌》本篇为续补蜀主孟昶佚词之作。词人以丰富的想象,向我们再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和他的贵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消夏的情形,突出了花蕊夫人美好的精神境界,抒发了词人惜时的感慨。全词情思深婉,声调清越,“如空山鸣泉,琴筑并奏”。
洞仙歌原文
《洞仙歌》
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44 | 在100篇中排名:54 |
历代评点次数:12 | 在100篇中排名:55 |
唱和次数:9 | 在100篇中排名:21 |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 | 在100篇中排名:74 |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55200 | 在100篇中排名:29 |
综合分值:3.73 | 总排名:56 |
洞仙歌排行赏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时。从词前小序可知,此词是接后蜀国君孟昶词的首两句,据孟昶与其宠妃花蕊夫人当年摩诃池上纳凉之事续写而成。至于续写之由,或许如宋人所说,是“托花蕊以自解耳”。但苏轼的《秋怀》诗应当是其所托之意的最好注解,诗曰:“苦热念西风,常恐来无时。及兹遂凄凛,又作徂年悲。”
比起诗作的直白议论来,此词则“风流超逸”、“人境双绝”、宛转流丽,不但深具要眇宜修之美质,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确是宋词中的经典名篇。事实上,胡仔早就指出这首词是苏词中的“杰出者”,是一首“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的“佳词”。
看排行指标,在权重最大的入选项上,此词以44次的入选数排在单榜的第五十四位。历代文人也对其投入了较多的关注,仅《唐宋词汇评》就收录了12次评点,列评点榜第五十五位。另外,其在文人唱和与当代网络上的影响也不小,分别列单榜的第二十一和二十九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首词的综合实力。但由于唱和的影响范围有限,当代网络的影响时间又短,加之20世纪的研究文章又不多,致使这首词最终只排在宋词排行榜的第五十六位。
洞仙歌注释
(1)眉山:作者家乡,今四川眉山东坡区。
(2)孟昶(chǎng):五代时后蜀后主,能填词,知音律,在位三十一年,后降宋亡国。
(3)花蕊夫人:孟昶宠妃。徐国璋女,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摩诃池:后蜀宫池,在宣华苑内。摩诃,梵语,兼有大、多、美等义。
(4)欹(qī)枕:斜倚枕上。欹,倾斜。
(5)“金波”句:谓夜深。金波,喻月光。玉绳,星名,北斗斗柄末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