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排名第21名: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为词人镇守西北时所作,是边塞词中的佳作。上片写边塞风景,边声四起、长烟落日,满目苍凉,营造了肃杀的边关气氛。下片抒写怀抱,自己镇守边关,虽白发丛生却大功未成,归乡更不可得,难以入眠。在这首词中,报效国家的理想和对故乡的思念,构成复杂而矛盾的情感,激荡在词人胸中,于是浓郁的情感在全词的景物与氛围中渗透出来,更显苍凉悲壮。
渔家傲原文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72 | 在100篇中排名:8 |
历代评点次数:10 | 在100篇中排名:66 |
唱和次数:2 | 在100篇中排名:63 |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8 | 在100篇中排名:11 |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3900 | 在100篇中排名:36 |
综合分值:5.81 | 总排名:21 |
渔家傲排行赏析
我们今天看来完全属于高雅文学的宋词,北宋初期却被视为“末技”、“小道”,难登大雅之堂。那时候依曲填词大多是为了娱宾遣兴,歌词里唱的也大都是风花雪月、相思离愁。相比之下,这首《渔家傲》在当时的词坛可谓独树一帜。
这首词作于仁宗庆历元年(1041)前后,作者当时任宋廷西北边帅,担当抵御西夏侵扰的重任。词中境界阔大,格调苍凉,将士们抵抗侵略、以身许国的悲壮形象尤显突出。“燕然未勒归无计”,仅此句所潜含的勒石燕然的英雄气概,就足以使此词传诸后世,更何况它还有别开词坛新面的历史功绩。
千百年来,此词的生命力可谓旺盛。除了在评点榜、唱和榜上排名第六十六和六十三位,名次较为靠后外,其他几项都成绩不俗。首先,在选本入选项上,其共入选了历代72种选本,列单项第八位。其次,在现当代爱国诗词大放光芒的时候,它也以28篇研究文章,居单榜第十一位,大大提高了它在后世的影响力。最后,在新时代的互联网上,其链接数也超过了4万篇次,排名第三十六位。
可惜,这类沉雄有力的词章在当时实在是太少了。但也正因为其少,才愈见出其独有的价值来。
渔家傲注释
(1)塞下:指西北边地的驻防要塞。
(2)衡阳雁去:传说北雁南来衡阳过冬,来年春暖北归。衡阳,今湖南衡阳。
(3)边声:边地的各种声响。
(4)嶂:高峻如屏障的山峰。
(5)“燕(yān)然”句:用东汉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的典故。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勒,刻。
(6)羌管:羌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