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排行榜100首
- 第1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第2名: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 第3名: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第4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第5名: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第6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第7名: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 第8名: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 第9名: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 第10名: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 第11名: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第12名: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 第13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第14名: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第15名: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 第16名: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第17名: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 第18名: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第19名:周邦彦《兰陵王·柳》
- 第20名: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 第21名: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第22名: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 第23名: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 第24名: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第25名: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 第26名: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 第27名: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第28名: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 第29名: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 第30名: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第31名: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第32名: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 第33名: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 第34名: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
- 第35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第36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 第37名: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第38名: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第39名: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第40名:姜夔《齐天乐·蟋蟀》
- 第41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第42名: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 第43名: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第44名:陆游《卜算子·咏梅》
- 第45名: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第46名: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 第47名: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 第48名: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第49名: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 第50名: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 第51名:周邦彦《花犯·梅花》
- 第52名: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第53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第54名: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 第55名:苏轼《贺新郎·夏景》
- 第56名: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 第57名: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 第58名: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镕金》
- 第59名: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 第60名: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第61名: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 第62名: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 第63名: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 第64名: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 第65名: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 第66名: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 第67名: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 第68名: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 第69名: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 第70名: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
- 第71名: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
- 第72名: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 第73名:周邦彦《大酺·春雨》
- 第74名: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 第75名:周邦彦《齐天乐·秋思》
- 第76名:周邦彦《琐窗寒·暗柳啼鸦》
- 第77名: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 第78名: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 第79名: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 第80名: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 第81名: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 第82名: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 第83名: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 第84名: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 第85名: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 第86名:周邦彦《过秦楼·水浴清蟾》
- 第87名:晁冲之《汉宫春·梅》
- 第88名: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 第89名: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
- 第90名:叶梦得《贺新郎·睡起啼莺语》
- 第91名: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第92名:周邦彦《解语花·元宵》
- 第93名: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 第94名:陈亮《水龙吟·春恨》
- 第95名: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 第96名: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 第97名: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 第98名:张炎《解连环·孤雁》
- 第99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第100名: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唐诗宋词排行榜,是我做文学经典和传播研究的副产品,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延伸。研究文学经典,首先要追问哪些是经典?经典是怎样确立的?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从文体上说,唐诗宋词,已是公认的经典文体,但从具体篇目上看,流传至今的五万多首唐诗、两万多首宋词并非篇篇都是经典。究竟哪些是经典、哪些是名篇,自然是见仁见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经典,但每个人心仪的经典肯定不同。我们怎样寻找公众的共识?如果用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我们很难得出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同样一篇作品,我说它是经典,可以找出多种理由,引证多家权威的说法。你说它不是经典,也可以找到多种理由,并找出诸多证据。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们熟知的经典名篇,但古人也有不买帐的。清人沈时栋就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然历来脍炙人口,可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二句是败笔,周瑜的“雄姿英发”本是天然生就的,哪会等到“小乔初嫁”之后才“雄姿英发”呢?在沈时栋看来,这种有明显瑕疵的作品,不配称经典!所以他选《古今词选》时,就把苏轼这首作品排除在外。无独有偶。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祖谋,所选《宋词三百首》是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选本之一,其影响力足以跟《唐诗三百首》并驾肩随。朱老夫子在《宋词三百首》的初版中入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后来修订再版时,又把它删去了,也许是觉得这首词不入他的法眼吧。要是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经典,完全可以举这两个例子来证明。
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是主观的。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相对客观的方法来衡量测度哪些作品是受人欣赏和肯定的,哪些作品不那么被人欣赏和关注呢?于是,我们尝试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用数据来衡量排比哪些唐诗宋词比较受人关注、影响力指数比较高。我们做唐诗宋词的排行榜,选择千百年来长时段的各种历史数据,用客观的数据来决定结果。不管你个人的主观好恶如何,你是否服气和认同,公众票决的结果是应该接受的,可以视为一种共识。
我们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作文学研究,已有17年的历史了。1994年,我就和同门刘尊明教授联名发表过《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的学术论文,用六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宋代词人的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排比出宋代词人三百家,遴选出影响力最大的十大词人:辛弃疾、苏轼、周邦彦、姜夔、秦观、柳永、欧阳修、吴文英、李清照、晏几道和贺铸。论文发表以后,颇受学界关注。学界同仁的肯定和支持,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信心。此后,我们先后主持承担了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诗歌史的计量分析》、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唐诗经典与经典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词的定量分析》等。2008年以来,我和我的学生又合作发表了《寻找经典:唐诗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影响的追寻:宋词名篇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在唐宋词史研究中的运用》等学术论文。刘尊明和我合著的《唐宋词的定量分析》一书,也即将正式出版。
对我们作经典研究来说,统计分析做出的排行榜,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排行榜,只告诉我们哪些作品在历史上影响力比较大。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这些作品影响力比较大?它们的影响力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们的影响力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些问题,我们在《唐诗排行榜》和中,有的作了简要的分析,有的则没有展开。毕竟这是大众普及型的读物,学术性的思考不可能在这样的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排行榜给出的名次,其实并不很重要。我们看重的是名次背后特别是后台数据所蕴含的作品在历代流传接受的变化过程。我们最感兴趣也最有收获的,是统计数据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作品流传过程和影响力变化的有效信息。《唐诗排行榜》和列出的综合名次,只是多种结果中的一种,因为是普及性的书,我们不可能把多种结果都展示出来。而且,我们实际做的唐诗宋词排行榜有三百首,考虑到出书成本等因素,目前只拿出一百首的榜单。
人们通常以为,今天大众熟悉的作品,古代也一定流传很广;当下人们喜爱的作品,历史上也一样被人推崇。其实不然。今天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历史上不一定有影响力;历史上曾经被多数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关注。今天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历史上不一定有影响力;历史上曾经被多数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关注。大众不熟悉的作品,并不等于专家不认同。专家喜爱的作品,也不代表大众都能接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文学经典的影响指数,通常是变动不居的。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不太容易发现文学作品影响力的变化。而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大量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就可以发现一部作品影响力的变化曲线。我们作唐诗宋词的影响力统计分析,目的就在于寻找唐诗宋词的影响力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我们做的唐诗宋词排行榜,反映的是唐诗宋词在唐宋以来一千多年历史上的综合影响力,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时代、某一个时段的影响力,更不仅仅是在当下的影响力。虽然当下的数据占了相当的比重,但它反映的毕竟是“历史”的选择,而不是当下几十年的审美选择。所以,当下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品,在排行榜中不一定靠前,因为这些作品在历史上未必像今天这样人们耳熟能详。
作经典研究,自然要关注经典的传播。文学经典,不能只是供学者研究的古董,不能只是象牙塔里的展示品,应该让它广泛传播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让经典与时尚结合。学者的本职是做好学问,拿出高精深的研究成果,但也有责任将学术研究成果向社会大众普及推行,正如科学家有责任将自己的发明创造转化为物质产品一样。作为文学传播的研究者,我理所当然要考虑古代文学经典在当下传播的策略和方法。用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借用什么样的媒介、用什么有效的方法来普及唐诗宋词经典,才能让当下的读者大众能够欣然接受,让全社会来关注经典、阅读经典,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排行榜,是我们传播经典的一种策略,一种试验性的方法。不管怎么说,在当下这种人们被物质欲望绑架的时代,能读一点经典、关注一下经典,获取一点精神滋养和慰藉,总是好事。我不是“恶搞”经典,连“戏说”都不是。我是严肃认真地用科学的方法并采取当下大众可能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经典、推广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