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排名第86名:杜甫的《月夜》。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杜甫月夜古诗原文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5 | 在100篇中排名:82 |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1 | 在100篇中排名:51 |
历代评点次数:16 | 在100篇中排名:49 |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6 | 在100篇中排名:32 |
文学史录入次数:3 | 在100篇中排名:76 |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82500 | 在100篇中排名:51 |
综合分值:0.3824 | 总排名:86 |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
公元756年是唐王朝结束开元盛世、由盛转衰的一年,也是杜甫一生的转折点。“国家不幸诗家幸”,在身陷长安期间,杜甫创作了大量诗篇,如《月夜》、《春望》、《哀江头》、《哀王孙》、《悲陈陶》和《悲青坂》等,对废池乔木的描写和悲叹,对远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还有对战争的描述和感慨,都融汇于笔端。
《月夜》是杜甫身陷围城时怀念鄜州妻儿的感人至深之作。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离开刚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安顿好的家,匆匆赶往灵武寻肃宗,在北行途中突被叛军所俘,挟往已经沦陷的长安。此诗即作于困居长安之时。关于这首诗的手法,前人多有评论,如首联写思念亲人,从对方着笔;颔联以娇儿不谙世事反衬妻子孤独的思念之情;颈联活画出一幅“望月思亲图”,“湿”字和“寒”字十分传神,以月下站立之久写出思念之深,也为月下之人披上一层绝尘、清丽的面纱。前人评说杜甫善于丽景处写悲情,就是指这一类诗句。最后将夫妻两人的思念之情汇于“双照”一句,乱世中的亲情在“泪痕”和希冀中显得可贵而沉痛。
历代诗论家对《月夜》一诗评价较高,尤其是在清代,赞赏它“机轴奇绝”、“无笔不曲”、“语丽情悲”、“悲婉微至”的比比皆是。但它在历代选本中的入选率却始终平平,古代只有5种选本入选,到了20世纪后才稍有提升,现当代文学史对这首诗也不是十分重视。它在本排行榜的综合名次仅居于第八十六名,在杜甫十七首榜单诗歌中则排在十四名。
杜甫月夜古诗注释
(1)“今夜”二句:此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鄜(fū)州,今陕西富县。
(2)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3)虚幌:透明的窗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