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楼》赏析-唐诗排名第85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5 12:51

唐诗排名第85名:杜甫的《登楼》。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杜甫登楼古诗原文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9在100篇中排名:89
历代评点次数:23在100篇中排名:17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5在100篇中排名:36
文学史录入次数:2在100篇中排名:87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13900在100篇中排名:33
综合分值:0.3838总排名:85

杜甫《登楼》赏析-唐诗排名第85名

杜甫登楼古诗赏析

公元763年,曾在梓州避乱的杜甫听闻河南河北被收复的消息后,写下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快意诗篇,但这看来注定只能是“神往”。安史之乱平复后,两京虽被收复,但唐王朝的局势并未根本好转,反而再一次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尤其是吐蕃之乱几乎再次倾覆唐室命运,城空主逃,历史仿佛重演。后幸有郭子仪收复京师,代宗才得以归京。这次战乱虽不像安史之乱那样旷日持久,但重振唐室的希望更加渺茫了。再度混乱的局势迫使杜甫一度辗转于阆州、盐亭等地,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以返回成都草堂,《登楼》一诗即为此时所作。

当春天再度降临人间时,诗人登上高楼,登高似乎成了他郁积既久时一种不由自主的抒泄方式。这首《登楼》向来以它突兀的起势为历代诗评家所激赏。先说“伤客心”,再说“此登临”,这种倒装句式,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无时无刻不“伤心”的诗人在直接吐露心声,诗法早已泯迹于情感之中。颔联赋景,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景,“锦江春色”充斥于天地之间,滚滚而来,“玉垒浮云”幻化于古今之中,瞬息万变。不仅对仗工整,更于对仗之外有“俯视宏阔,气笼宇宙”之势。结合《登岳阳楼》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可见杜甫必先有壮怀,后有壮诗。颈联触及到诗人对时事的感受,“终不改”、“莫相侵”,既有对朝廷扫清敌寇的忠贞之志,又隐约透露出更深的担忧,王嗣爽云“终”、“莫”二字“有微意在”,是很有见地的。落句借对贤相的追思,抒发了登高怀古的愁思,表达了对朝廷重用贤臣、匡复王室的希冀。

《登楼》一诗雄浑高阔,情感深沉,而且“律法极细”,堪称杜律的典范,难怪沈德潜评其为杜诗之“最上者”。它和后来的《登高》情怀相似、笔法堪敌,两首诗在古代选家和评家眼中各有千秋,未置高下。但20世纪以来,大多数读者只知《登高》而不知《登楼》,这与现当代的唐诗选本和文学史教材的偏重有直接关系,研究论文一项也明显显示出二诗的冷热对比。从情感魅力和艺术成就来看,这两首诗都应成为今天读者了解老杜情怀的重要作品,似不应偏颇如此。

杜甫登楼古诗注释

(1)锦江:岷江的支流。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玉垒:山名。

(3)北极:比喻朝廷中枢。

(4)西山寇盗: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十二月,吐蕃入寇。

(5)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

(6)《梁甫吟》:乐府古题,本为葬歌,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