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排名第57名: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一句七字,写出当时一俯一仰,无限神理。异日东坡《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便是一付印板也。(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古诗原文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 在100篇中排名:45 |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1 | 在100篇中排名:86 |
历代评点次数:25 | 在100篇中排名:10 |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 在100篇中排名:62 |
文学史录入次数:4 | 在100篇中排名:64 |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7400 | 在100篇中排名:83 |
综合分值:0.4323 | 总排名:57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池州刺史之时,诗中的客是比杜牧年长的朋友张祜,他诗名早著却一直仕途不顺,此次来访杜牧,二人于重阳佳节登临齐山,俯察秋水,仰观秋雁;远望秋山,近赏秋菊;齐饮美酒,共话人生。作者借诗劝解友人,也未尝不是自我排解。杜牧本有“平生五色衣,愿补舜衣裳”的远大抱负,但终究只能在一些无关痛痒的职位上蹉跎岁月。读这首诗,我们会从诗歌的用典和用词中明显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跌宕。“尘世难逢开口笑”,《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情调压抑;后紧补一句“菊花须插满头归”,《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借陶潜事典极写清狂之态,逸兴如飞,这比宋代隐逸词人朱敦儒的“且插梅花醉洛阳”更加疏狂和热烈;紧接着又说“酩酊大醉”,看似放达到极限,却透出悲愤与凄凉景象;后句果然补出一个“恨”字,却冠以夺目的“不用”二字,“只如此”三字写出古今几多无奈;“牛山沾衣”中又嵌入“何必”一词,虚词的频繁使用透露出作者复杂矛盾的心理。作者的失落、郁愤都在看似放达又不乏冷嘲的感慨中结束,余味无穷。
这首诗在后世评价颇高,只首句就博得不少赞誉,清代大才子金圣叹说它“一俯一仰,无限神理”,周咏棠说它“尤画手所不到”,潘德舆直将首句列为晚唐五七律名句中的第一等,说它“风力郁盘”,而清末吴汝纶对其整体评价则更高:“此等诗,自杜公外,盖不多见,当为小杜七律中第一。”翻检各种唐诗选本,会发现它在宋元之际的入选率很高,难怪有人说这首诗是“真正宋调之祖”。总体上看,它在现当代的影响力明显不如古代,无论是选本的入选率,还是研究论文的关注度,或者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这首诗的经典地位,是古代评选家们奠定的,今后如何定位这首诗,令人期待。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古诗注释
(1)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在今安徽贵池东南。
(2)酩酊(mǐng dǐng):大醉。
(3)“牛山”句:《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牛山,在今山东淄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