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188首刘长卿的《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六卷七言律诗。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作品原文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译文注释
译文一
平生哪料到还会蒙受恩诏,为人处世只知道醉酒狂歌。
江上月明胡雁在夜空飞过,淮南树叶飘落楚山更显多。
庆幸寄身之地更临近沧海,自顾身影看白发无可奈何。
今日我们都已经老态龙钟,惭愧还要关照我小心风波。
译文二
这一辈子,怎能料到还有蒙受优待诏书的这一天呢?对于如此世道,我也只能徒然地仿效接舆狂醉而歌了。江上的月亮是如此明亮,有胡地的鸿雁飞过,淮南叶落而知秋,更显得楚山重重。开心吧,此身竟然能够寄寓在沧海之畔,然而对镜自照,却无可奈何地发现自己已白发苍苍了啊。如今我们都已老态龙钟,被人厌弃,实在愧对你们要我谨慎宦海风波的叮咛啊。
注释
江州:即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薛六、柳八:名字、事迹均不详,六、八当为排行。
员外:指员外郎,唐代尚书台各部的属官,从六品上阶。
承优诏:承蒙天子颁发给予优待的诏令。
沧洲:水边,此处指海边。
无如:即无奈。
龙钟:指年迈衰老,沈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有“龙钟辞北阙,蹭蹬守南荒”句。
弃:别本作“老”,则与前“龙钟”相重复,私以为“弃”字为好。
遣:排遣,这里指别人对自己的安慰、叮嘱。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作品鉴赏
赏析一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南巴尉后得到宽免,由远贬潘州内移到随州副刺史时路过江州所作。诗中抒发了他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但诗的总的情调还是惆怅多于欣喜,悲凉多于快慰。如首句写承优诏,得到皇帝恩遇,似乎是感谢欣慰,但从“生涯岂料”的感慨来看,他对这种优诏从来不敢想象,这已经表明在他内心深处对当时的朝廷是不抱幻想的,“慎风波”即反映了这种复杂的感情。因为他知道尽管得到了一点恩遇,但自己今后的遭际如何仍不可测。由于内移,能靠近海边,暂得较好的寄身之处,所以感到喜;但一看自己已经满头白发,则又徒唤奈何,悲从中来。末二句叙到离情,对友人的一再叮咛表示由衷的感谢。
赏析二
对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刘长卿因事被贬为播州南巴(今广东省茂名市东南)尉,路过江州之际。也有认为是指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刘长卿为随州刺史,州城为李希烈叛军所陷而流亡江州,后应辟入淮南幕府之时。倘若认同前一说,则诗中有“白发”字样,则与一般认为的726年生辰即为不确——刘长卿的生年没有确考,闻一多先生认为他生于709年,傅璇琮先生一度认为是710年左右,如此方合“白发”二字。但根据诗意来看,还是应当认为远谪南巴为诗歌背景,比较可信。
诗写贬谪途中与友人相别,除深自哀伤、凄婉外,也透露出冲天的怨气。开篇即言“生涯岂料承优诏”,或谓是深以贬谪为幸,表其忠厚处,然而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曾云:“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这般性格,实在不太可能出此“忠厚”之语。所以这是反话,是冷笑和苦笑时语——我这一生,何其有幸,竟然能够得蒙天子下诏来贬谪我啊!观对句则更分明:“世事空知学醉歌。”“醉歌”当指楚狂接舆事,言自身因不合流俗而遭贬谪,“空知”二字极为沉痛,言下之意:我只知讥讽权贵了,其实正当如接舆般傲啸江湖,而不应出仕为官,徒惹此耻!
颔联“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是眼前之景,同时诗人被向南放逐,故此见雁而言“胡雁”,为思北地也。淮南木落,是引《淮南子》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句,既指真实季候,也有唐朝已日薄西山,朝政日非之意。颈联再出反语,自己将要被贬到南荒之地,本当凄怆,却偏言喜,说“且喜沧洲近”,同样对句便将此语推翻,“顾影无如白发何”,没想到我如此年岁,白发苍苍,却要远涉荒蛮,穷极南海,这就是“优诏”吗?是朝廷的恩德吗?显然完全相反。
尾联是与友人共同慨叹,我们都已经老了,被别人厌弃了,所以遭到流放。“愧君犹遣慎风波”,料是因友人叮咛要小心途中风波,故发此语,但倘若此“风波”仅及此意的话,又为何要“愧”呢?想来这“风波”语带双关,实指宦海风波,指朝廷中种种争权夺利的龌龊事。我真是惭愧啊,真是后悔啊,没有听你们的话当心那些进谗言的小人,乃至于此。诗人最后发出绵长的喟叹,更将内心的愤懑发泄到极点。总之此诗并无“忠厚”可言,而纯是一腔怨愤,直指朝廷,直指所谓“君恩”,说刘长卿“性刚”,信夫!
赏析三
刘长卿一生曾两次遭遇贬谪,本诗正作于他第二次被贬谪到南巴(今属广东),途经江州与友人薛六、柳八分别之时。这首诗虽为感怀身世之作,但诗人却不敢直接抨击当政,只是运用反语以示讽意,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薛六、柳八,名不详,六、八为排行。员外,员外郎的简称。
首联即点出道别的原因。“生涯岂料承优诏”一句,写诗人蒙受冤屈、两次遭贬的经历。表面上看,诗人深以贬谪为幸,实则激愤难耐:本是多年不得志,谁料到还会得到皇帝得“厚爱”!讥讽之意,溢于言表。
颔联写的是分别地江州的景色,离情别绪全都蕴含其中。只见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大雁从胡地飞回,淮南树叶凋落,更显得楚山分外空旷。此情此景,怎能不使贬谪之人内心伤怀落寞?
颈联点明诗人遭贬谪的地方。“沧洲”,是指靠海的地方。江州临近南海,所以说“沧州近”。诗人年老被贬,怎会心中欢喜?“寄身却喜沧洲近”一句,是正话反说,是诗人饱含悲苦的自我劝慰。接下一句“顾影无如白发何”直抒胸臆,正面否定前句,说诗人顾影自怜白发丛生却也无可奈何。此联一正一反,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满腔悲愤之情。
尾联写诗人与友人的分别,表达了诗人对薛、柳二位友人关怀的感激。既有叹老之意,又感谢二位朋友“慎风波”的关照:如今我老态龙钟不免为人共弃,愧对你们教我当心风波而惭愧不安。“愧君犹遣慎风波”句一语双关,既是指旅途环境险恶,同时又比喻官场生涯多风波,显得意味深长。
在中唐前期的诗人中,刘长卿的七言律诗成就较高,有“工绝秀绝”的美誉。这首送别诗就写得委婉曲折,诗人的满腹牢骚被寄予在写景抒情之中,笔调低沉,别有情致。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90)
字号: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作品风格:雅畅清夷,工秀委婉
诗人小传: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宣州(今天安徽省宣城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长洲尉,因事下狱,贬播州南巴(今天广东省茂名市东南)尉。代宗大历年间,他担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鄂岳转运使吴仲孺的诬陷,被贬睦州(今天浙江省建德县)司马。官终于随州(在今天湖北省安陆市境内)刺史,故史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他的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因生平坎坷,故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同时对安史之乱后中原荒凉凋敝的景象也有所反映。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扩展阅读
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刘长卿
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独行风袅袅,相去水茫茫。白首辞同舍,青山背故乡。离心与潮信,每日到浔阳。
此亦刘长卿在江州作别友人之诗,创作时间应当是在“生涯岂料承优诏”之前,故此后诗要题名“重别”。此诗写哀伤别离,不涉其他,没有怨怼语,没有愤懑语,与“重别”不同,情感也不够浓郁,故而其意不显,其名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