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流浪半生的开国宰相韦庄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7 10:22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流浪半生的开国宰相韦庄

晚唐词人韦庄(约836—910)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韦庄的诗词善用白描,意象鲜明,清新流畅,情致缠绵,诗风空灵蕴藉,有一种梦幻般的情调气氛。他在《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写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胜过天空,游人可以在装饰着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霜雪。年华未老之时不要回家乡,回到家乡后一定会悲痛欲绝。

词中意象的烘托、理性的浸润、浓挚的情感,使沉郁空灵的江南魅力难以言喻。

韦庄还在《思帝乡·春日游》写道:“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田间小路上,谁家少年如此风流?若能让我嫁给他,一生都会很快乐,即使将来被遗弃,我也不会后悔羞愧。

词中女子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迫切要求恋爱自由的青春热情,词意质朴大胆,近似民歌,女子用情之专与殉身之誓,引发人们深层的感动与丰富美好的联想。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流浪半生的开国宰相韦庄

韦庄的诗词给人一种生活幸福的错觉,似乎他只是在抒写自己浪漫的闲愁。其实,韦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痛苦地流浪。写《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和《思帝乡·春日游》时,韦庄因为屡试不第,又逢黄巢起义,已经在江南及赣、湘、鄂、蜀等地避乱流寓很久,长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所以他才能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自然地融会在一起。

韦庄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所以在他的诗歌里,除了凄美的思乡之情,还有更深层的忧国忧民情怀。883年,韦庄在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曾经以小诗《台城》感叹历史兴亡:“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面烟雨迷蒙,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随风摇曳。

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台城美好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的鲜明对比,让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触目惊心。

韦庄的一生,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为了求官求食,韦庄只能四处漂泊。韦庄父母早亡,自小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他为人疏旷不拘,刚愎自用。二十八岁时曾在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府中当差。878年到长安应试不利,于是更名为韦庄。880年,韦庄又到长安应举,依然落第,又逢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他不幸陷于战乱之中,不仅不能逃脱,还与弟妹失散。

直到两年之后的春天,韦庄才得以逃往洛阳,并于第二年写了长篇叙事诗《秦妇吟》。《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韦庄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

883年,韦庄到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后在婺州一带客居近十年。893年入京应试不第,894年再试,终于进士及第,被授任为校书郎,开始了仕途生涯,但此时韦庄已年近六十岁,而唐朝江山早已风雨飘摇。

900年,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唐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第二年,韦庄绝望地到四川投靠西川节度使王建,王建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为掌书记。

907年,唐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全忠,唐王朝正式寿终正寝。朱全忠建国号梁,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韦庄闻讯后,与诸位将领共同劝谏王建说:“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官吏民众大哭三天后,拥戴王建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七十多岁的韦庄被王建倚为心腹,前蜀的开国制度多出自韦庄之手。建国之初,韦庄被授任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第二年又被委任为宰相,实现了自己匡世治国的宏大理想。

韦庄生逢乱世,却能在古稀之年终成正果,无他,只因他在逆境之中,一直胸怀大志,心中有主,痴心不改,坚定前行。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