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作品原文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译文注释
译文一
洞门高阁凝聚着夕阳的余晖,桃李枝叶繁茂柳絮纷纷飘飞。
宫里钟声疏落夜色已到官舍,省中归鸟啼鸣官吏已经稀少。
早晨摇荡着玉佩赶赴金銮殿,晚上捧着皇帝诏书出宫闱。
本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纪老,将因为卧病在床而解下朝衣。
译文二
久雨之后空旷的林中,炊烟因为水气而缓慢地升起,农人煮好了野菜、黍饭,送给在东面田地里耕种的家人。昏濛的水田上有白鹭翩翩飞过,阴暗的乔木中有黄鹂婉转鸣叫。我在山中闲静地观察木瑾花朝开暮落之态,摘取葵菜,在松树下煮好洁净的斋饭。村野之人已经和我争过席次了,海鸥还因为什么会对我产生怀疑呢?
注释
辋川庄:在今天陕西省蓝田县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基础上兴建的隐居园林。
藜(lí):一种可食的野菜,这里是泛指蔬菜。
饷:《广韵》解:“饷,饷馈。”本意是指送饭。
菑(zī):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也指初耕的田地。
夏木:高大的树木,即乔木。
槿(jǐn):即木瑾花,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感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
露葵:着露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积雨辋川庄作作品鉴赏
赏析一
这是王维描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名篇,其中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事,尤以写景之句最为佳妙,传诵千古。首先,起句便显不凡,几个形容词“积”、“空”、“迟”都是神来之笔。要知久雨之后,空气中的水气才会浓厚,从而使得炊烟沉重,升起缓慢,“迟”字一着,理趣全出。而所写既是田园景象,既然以田为多,而林木为少,只在田间才有一些乔木、灌木,于是着一“空”字。如此摹景,非目见不能下笔,且非对所描摹的景物非常熟悉,非止一次目见可作,亦需经过仔细、用心地观察,才能描写得如此生动、自然,惟妙惟肖。
首联出句写到田间“烟火”也即炊烟,所以对句紧接,说那是农家烧煮食物,往田间送饭所致。“藜”是野菜,“黍”是小米,亦农家常见食物,合乎情理而又出简朴、清淡之意。颔联写景最妙,水田旷阔,有白鹭飞过,这是眼见,乔木高大,有黄鹂啼鸣,这是耳闻,此联有形有声,全方面地构架起诗人所处恬静、安详的乡村田园环境来。
《国史补》中载唐人李肇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因为他自称在李嘉祐集中见到过“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不过世传李嘉祐集中并无此句,而且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反驳说:“摩诘(王维)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考王维和李嘉祐所处的时代有重合,倘若真有相近的诗句,也不好分辨谁先谁后,是偶然相合还是谁因袭了谁。但仅从诗句而言,王维此联却明显要高过传说中的李嘉祐所作。宋人叶少蕴在《石林诗话》中说:“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此两句好处全在‘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为妙。”
要知道,以古人的行文习惯,一般情况下诗作五言,就已经可以把事情说清楚了,所以其后更有七言的发展,是因为多出那两个字可以更艺术性地架构场景、描摹细节、生发情感,从而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即以王维诗中“漠漠”、“阴阴”四字为例,漠漠以见田地广袤,且因久雨而雾气深沉,阴阴以见林虽疏而树却密,枝繁阴浓。因漠漠而得见前句“积雨”、“空林”非凭空语,亦可见“蒸藜炊黍饷东菑”非止一家,而是普遍之景,且田地既广,则白鹭之飞也久,整体气氛的沉静、安稳于是毕现。因“阴阴”而见乔木雨后更显繁茂,而黄鹂藏于枝叶间,不得见其形,只能闻其声,且其声时或可闻,时或不可闻,乃有婉转之意,点出“啭”字。所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已经把景物说清楚了,但若不着“漠漠”、“阴阴”二字,景物的感染力,和对全诗氛围的影响,到不了如此之深。即便王维真的化用了李嘉祐的诗句,多此四字,说不上点铁成金,也是点凡珠为随珠,在艺术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这样的化用和提升,我们不能称为“抄袭”,更不能因此而讥笑王维。
前两联描写乡村田园景致,然后颈联即描写诗人自己的隐居生活,与前两联相呼应,以见诗人所过完全是普通百姓的生活,他已经和农人亲密无间了,所以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农人所喜,农人所愁,切实地融入田园生活中去。那么农人喜什么呢?当然是喜丰收。愁什么呢?当然是愁歉收。而对于其他的,超越于诗人所愿意去关照、了解的外物,比如捐税,比如扰乱,比如剥削压榨,比如胼手胝足,当然王维是不会去涉及的。他终究不能如农人一般亲自下田去劳作,农人在侍弄作物,在“蒸藜炊黍”的时候,王维却只是在“山中习静观朝槿”,静坐以感悟世间荣枯之理。
“松下清斋折露葵”一句,字字与前暗扣,比如“松下”即照应“空林”、“夏木”,“清斋”和“露葵”则照应“蒸藜炊黍”。《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过如此简朴、恬淡的生活,王维就认为自己真的得到了自然之趣、乡野之趣、农家之趣,于是才有下面“野老”之谓。
“野老”一句,典出《庄子·杂篇·寓言》,载阳子前去向老子请教--“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也就是说,因为阳子起初富贵骄矜,所以招待他的人都避让他,不敢和他争席,但当他受到老子教诲以后,就此和光同尘,所以招待他的人就不拘礼数,敢于和他争席了。王维用此典,是说自己已经彻底和农人之心相契合,抛掉了自己士大夫的骄矜贵气,成为了真正的隐士。
“海鸥”一句,典出《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鸟(即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也就是说,因为那“好沤鸟者”先前毫无机心,所以鸥鸟群聚在他身边,后来他起了害鸟之心,鸥鸟就疑而不肯下。王维用此典,是说自己已经放弃了凡俗的机心,海鸥还有什么道理来怀疑我呢?
尾联连用两典,要说明自己已脱离凡尘,得悟大道,从此与自然相契合,什么机心、名利,都已经和自己没有关系了,自己已经成为一位真正的隐士,而隐士之趣,和野老,友鸥鸟,真是多么快乐啊,内心是多么恬静啊。
清人赵殿成在笺注《王右丞集》中称赞此诗说:“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无疑这首诗的艺术水平是非常高的,首联不但得景,更有理趣,颔联摹景最妙,后两联亦颇有可观处。但就思想性而言,不过是士大夫理想抱负不得伸展后的退隐之趣而已,且不如陶潜般真正地耕种自食,终究不能目之过高。
赏析二
这是作者写给一位文职官员的酬答诗。主要是对这位官员的为人加以颂扬。前二句通过官舍的描写突出郭给事的显达。二联写郭给事为官的清廉安静,主要以疏钟、啼鸟加以衬托。三联写郭给事忠于皇上,尽忠职守。尾联表示自己年老衰迈,难以追随,抒发自己要辞官归隐的心情。全诗写得雅而不俗,通过景物描写寄寓感情,显出大家手笔的高超。
本诗为田园诗的代表作。诗人鲜明生动地描写了夏日过后田园湿润清幽、白鹭飞翔、黄莺啼鸣的美丽风光,也抒发了安居乡野修身养性的闲适自得的情怀。积雨,久雨。辋川庄,即辋川别墅。
首联写田家生活。诗人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使农妇田夫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跃然纸上。
颔联写自然景色。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形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展现出画意盎然的雨后辋川。
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过着幽居生活,并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对一般人来说,这种生活情调似乎过于清淡,但在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看来,其中蕴含了无穷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只有那些摒弃了心中杂念的人才能有所领悟。
尾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记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野老”为诗人自谓。二是《列子·皇帝篇》记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
全诗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词语贴切,淡雅幽寂,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唐人李肇《国史补》说王维:“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嘉祐诗也。”明人胡应麟《诗薮》说:“世谓摩诘好用他人诗,如‘漠漠水田飞白鹭’,乃李嘉祐语,此极可笑。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谁袭谁诗,难以说清。
积雨辋川庄作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
字号:字摩诘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作品风格:清淡自然,辞秀调雅
诗人小传: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父辈迁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旋任大乐丞,因故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后归长安。安史乱之前,王维累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忧,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诗画俱佳,也通音律。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很高,无论边塞诗还是山水诗,各类主题皆有佳作,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中后期诗作多描摹田园景物,再加上诗中浓厚的隐逸思想,上继陶渊明、谢灵运,下开一代风气,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此外,他本人笃信佛教,诗中也多有反映,后人称其为“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