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金枝玉叶
【释义】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出处】唐·王建《调笑令·胡蝶》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王建为美女薛涛创造了一个“扫眉才子”的成语,这只是他对一个女子的总体评价。细读王建的诗,你会有一个印象:他很愿去写女人,且很懂女人的心思。
王建的一生很不得意。刚来世间就被打上低端人口印记,年轻时“终日忧家贫”,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离家从军,直到四十多岁,才经人举荐,当上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穆宗时期当过秘书丞,文宗时期当过陕州(今陕县)司马。
在做官前的二十余年时光里,王建的足迹遍及江南塞上,在这些地方,他跟那些底层劳动者广有接触,所以深知他们的艰辛,并对他们的遭遇和苦难报以同情。
在《水夫谣》中,王建写出了一个纤夫在水上服役时的痛苦:
……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
在《田家行》中,他用这样的诗句揭露横征暴敛给农民带来的重压: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又有《渡辽水》,揭示战争的残酷: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而在王建所有的诗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那首短短的《新嫁娘词三首(其一)》了吧?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一个过门才三天的小媳妇,要开始动手为婆家做饭了。等饭做好,又不知合不合当家人婆婆的口味,那就让帮忙做饭的小姑子先尝尝吧。
你看,一个平常的生活细节,在王建的笔下,就成就了一个小有心计的女子形象。
“女人的心思男人你别猜”,可王建偏偏要猜,猜还要猜深猜透猜明白。
王建哪怕是在客居他乡时,也不忘去关注那些陌生的女人,如《江馆》: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唱“菱歌”的是女子,着“夜妆”的是女子。美声入耳,美色入目,旅馆夜宿的王建一定会有所思吧?
就是在行旅途中,看到了那块传说中的“望夫石”,王建也要揣摩一下那“石头女人”的心思:
望夫石,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
日思夜想的人归来后,望夫石会迎上去说哪些话?当然要问王建,他知道。
对于现实中那些穷苦不幸的妇女,王建更愿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了。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当窗织》)
一个为富人家织布的贫家女子,付出那么多,得到那么少,叹息之余,她甚至开始羡慕那些不劳而获的青楼女子了,其心中的无奈悲凉为何如?
某地有女子婚后“长住娘家”的恶俗,于是,王建就在《促刺词》中替她们代言:
少年虽嫁不得归,头白犹著父母衣。
田边旧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鸡飞。
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衢向前去。
过了门,还不让去婆家与夫君在一起,这日子过得还有啥意思?不如去死!
当然,你还可以去读王建的《镜听词》《秋千词》《春燕词》《失钗怨》《两头纤纤》《去妇》等乐府诗,你会发现王建对各个年龄段、社会各界妇女都有关注,他真的称得上是妇女问题专家了。
直到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春,年过四十的王建才得以进京为官。在京城,他依然发挥自己的强项:猜女人的心想。因为接近皇宫,要写的首先就是宫女了。不了解宫女生活?好办!不是有个大宦官王守澄吗?跟他套套近乎,聊一聊,后宫生活不就有了吗?
于是,《宫词一百首》就这样诞生了,试看其中一首: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连桃树都能开花结子,可是作为人的宫女呢?她们人生的春天在哪里?
除了完成《宫词一百首》,王建在长安期间还写过一些诸如《宫中调笑》(调笑令)、《宫中三台》等反映宫女生活的小令,读来既有情趣,也让人体味到一种辛酸:
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君前对舞春风,
百叶桃花树红。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金枝玉叶”既指宫中之景,也指宫女的头饰,但寂寞的宫女们更多的是渴望能拥有金枝玉叶的身份吧?
王建就是这样,走到哪里,就把对妇女的关心带到哪里,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妇女之友”。
王建也有一个非常要好的男性朋友,叫张籍,后人将他们并称“张王”。
诗人卡片
王建(约768—约830),字仲初,唐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曾任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世称“张王”。代表作有《水夫谣》《羽林行》《新嫁娘词三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