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帝德如天出自明代宋濂《阅江楼记》文中: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名句译文:穿上了儒服的士人,有登上此楼而眺望大江的,应当想到圣德如天,浩大得无法形容,与神禹疏凿开导的功劳,是同样没有穷尽的。
【名句故事】
“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这句名句是宋濂赞扬明太祖的话,他将皇恩的浩荡比拟作大禹的疏凿之功,并称大禹为神禹,可见他对于大禹是极其推崇的,但大禹的疏凿之功究竟是怎样呢?
“大禹治水”是中国民间传颂了好几千年的神话故事。在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里,大禹是一尊威力无比的天神。他驾驭巨龙,冲开重重高山峻岭;他化为黑熊,一夜间拱通千里河道;他驱动鬼神,制服了一个个兴风作浪的妖怪,终于平息了为害20多年的洪水灾害,使大地恢复了生机,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大禹在治水的13年中,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一看。第一次带人修渠,路过自己的家门口,他的儿子刚刚出生,正在呱呱啼哭。他第二次路过家门,他的妻子看到他一副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要他回家休息休息,他却只是安慰了妻子几句话,接过孩子亲了亲,便又追赶队伍去了。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的时候,已经十多岁的儿子使劲把他往家里拉,边拉边叫他母亲过来接父亲。大禹深情地摸摸儿子的头,叫儿子告诉母亲,治水的大业完成,一定回家来陪伴她们,又匆匆地离开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传遍了各地,感动了跟随他治水的民众,更加齐心协力地工作。
【名句赏析】
宋濂说“当思帝德如天”,是为了让登上阅江楼而眺望大江的人,能感怀明太祖的恩德,其实当时能登上此楼已经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了。不过宋濂说这话其实也是极尽奉承,把明太祖捧得像天那么高。
古代对帝王的奉承话各式各样,最常听到的该是“吾皇万岁万万岁”了吧!电视上常有大臣称颂皇帝“万岁”,其实“万岁”本来不是皇帝专用的。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呼“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皇帝专擅的称呼,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不许称他人为“万岁”。
至于“万万岁”,则是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作对联。她脱口出了上联:“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学士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扫兴。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采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现在我们也常会呼喊万岁,例如地球万岁、爱情万岁、青春万岁等等,不过这些都不是对谁的奉承语,而只是回复到从前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
【名句原文】
阅江楼记
明代: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创作背景】
这一篇文章是选自《宋学士文集》,为杂记类的古文。宋濂奉明太祖的圣旨,作《阅江楼记》,文中记叙建造阅江楼的意义,在君王能与民同乐。阅江楼位在南京的西北,狮子山上。站在楼上,可以俯视长江,感受山川的博大。同时宋濂点出阅江楼有别于前代金陵所建的宫楼,只是帝王享乐的地方,而阅江楼是供天下人士登览的,希望大家能了解到皇恩的浩荡。全文的结构,首先点出“金陵为帝王之州”,开头即别出心裁,接着指出“阅江楼”的地点及得名的由来,继而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观景动情,以情寓景,最后列举前代金陵所建的宫楼,只是帝王享乐的地方,而阅江楼是供天下人登览,提醒人应思忠臣报国之心,结语指出写刻石的用意,点出“记”字。
这篇文章的作者宋濂,自小即十分聪明,英敏强记,喜欢读书,书本时时刻刻不离手,元朝末年隐居在龙门山有十多年,明太祖召他,他才出来做官,教皇太子、修元史。他的文章醇深浑穆,自中节度,是明初的大家。《阅江楼记》这一篇文章首尾圆合,可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媲美,不仅写江山美景,还融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十分精彩。
目前狮子山阅江楼已经重新整修完毕了,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有五大特色最得注意:石狮子、汉白玉碑刻、阅江楼鼎、郑和下西洋瓷画和青铜浮雕,其中汉白玉碑刻上正面和背面分别刻有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十分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