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于中好·咏史》(马上吟成鸭绿江)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7 06:24

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出自纳兰性行德《于中好·咏史》(马上吟成鸭绿江):马上吟成鸭绿江。天将间气付闺房。生憎久闭金铺暗,花笑三韩玉一床。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出处

《于中好·咏史》

纳兰性德

马上吟成鸭绿江。

天将间气付闺房。

生憎久闭金铺暗,花笑三韩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

谁教生得满身香。

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于中好·咏史》(马上吟成鸭绿江)

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故事赏析

这首词应当和上一首《台城路·洗妆台怀古》一并来读,虽然篇幅与写法都不一样,主题却都是吟咏辽国才女皇后萧观音的。

我们读怀古类型的诗词,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熟悉作者所怀的那段古。如果人家怀古怀的是武侯祠、八阵图,那还好说,但如果怀的是耶律洪基、萧观音,对现代读者来说多少生僻了一些。这样的诗词,广大人民群众也未必喜欢,好在纳兰词里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见,小小介绍一下,也有助于大家对纳兰词的全面了解。

首句“马上吟成鸭绿江”,不知道那段史事的人就看不懂这句话。前边讲过,耶律洪基酷爱打猎,有一次打猎打到了一处叫作伏虎林的地方,兴致很高,让萧皇后赋诗助兴。萧皇后不负所望,即席赋了一首七绝:“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耶律洪基得诗大喜,向群臣显摆说:“皇后真是女中才子!”

即席赋诗,这叫“口占”,大家看诗词选本里经常有“口占一绝”,就是这种情况,即随口创作一首七绝。诗词功夫到一定程度了,七步成诗并不是一件难事,且不说写得好不好,至少合节合拍地写出来还是可以的。既然是即兴创作,通常也不会有多深奥复杂,但如果能口占一首律诗出来,那就需要天大的本事了。

萧皇后这首即兴作品,汉人看了肯定不会高兴,但我们就诗论诗,不得不承认这首诗写得很有气魄,说丈夫的威风向南压服中原,向东压服朝鲜,灵怪都吓得肝胆俱裂,小小老虎哪有不屈服的道理。渲染了八面威风,最后呼应到伏虎林这个地点,既应景又不局限于眼前之景,诗才确实不凡。如果是平庸诗人来写,写伏虎林打猎很容易就会把笔墨局限于伏虎林打猎,这是写应景诗的大忌。

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于中好·咏史》(马上吟成鸭绿江)

由此再介绍一点背景知识:耶律洪基喜欢打猎,喜欢得太入迷,后来萧皇后写过一篇小文来作规劝,夫妻感情从此便有隔阂。我们看历史故事,看古装电视剧,如果要表现皇帝荒淫无道,罪状里经常会有沉迷打猎这一条。这就会给大家造成一个误解,以为皇帝打猎就是不应该的,而事实上,打猎过分虽然不对,完全不打猎也同样不对。对于耶律洪基来说,打猎是游牧习俗的古老传统;即便对于中原文化来说,打猎也是儒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很多人都以为儒家文化都是摇头晃脑、之乎者也那一套,不知道儒学本是文武兼修的。

按照周代的礼制,打猎是必须的,不是游乐而是义务,只是要严格遵守一大堆规章制度罢了,《榖梁传·昭公八年》说靠打猎来练兵是“礼之大者”,《周礼》里边对此还有具体的设计——礼制不等于文治,打猎、打仗都是礼。

这样的礼,是周代贵族的必修课。六艺之中包含御与射,孔子就很拿手,而且也教这些——孔子主要教授的内容并不是文化知识,学生如果既精于驾车又擅长射箭,这才是《国语·晋语九》所谓“射御足力则贤”,是贵族子弟的典范。

有战事就打仗,没战事就打猎,理论上说一年四季都该打猎,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加接近于《国语·周语》中虢文公对周宣王的进谏所谓“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在冬天农闲的时候对国人进行军事训练。打猎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军事演习,而另外一层意义是以猎物来祭神祭祖。周人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于戎”,而打猎和这两件国家头等大事全有联系。所以打猎不是玩,是正经事。打猎打得好,打仗应该就不会太差。《毛诗》曾说过“习于田猎谓之贤”,而且打猎有一大堆礼仪需要遵守,维护礼制也就是维护政治稳定。即便是秦汉以后,我们感觉儒家知识分子总在劝说皇帝不要耽于游玩打猎(那时候的打猎已经渐渐失去军事演习和祭神祭祖的性质了),其实并不尽然——《后汉书·马融传》收录了马融上奏的一篇《广成颂》,就是建议要把打猎活动恢复起来的。马融是东汉首屈一指的大儒,他眼见当时的儒生们力主文德、排斥武功,把政府忽悠得废止了田猎之礼和战阵之法,结果盗贼越发横行,肆无忌惮,所以《广成颂》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来的,认为文武之道不可偏废。

所以无论是汉文化还是契丹风俗,打猎都是皇帝该作的事,萧皇后去作规劝,只是因为耶律洪基玩得太过分了。

我们再看第二句“天将间气付闺房”。所谓“间气”,本是一种很迷信的说法,出自《春秋演孔图》“正气为帝,间气为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迷信的时代,阴阳五行谶纬一个比一个说得玄乎。《春秋演孔图》就是这样的一部书,“正气”是说人得五行中某一行之气,“间气”是说人得某一星宿之精——大家熟悉的所谓某某英雄豪杰上应星象之类的说法就是从这个观点里发源出来的。唐代高仲武选评所谓中兴时期的唐人诗歌,题为《中兴间气集》,这是一个很有名的选本,张端义《贵耳集》称赞李清照的词,说女人能有这种文笔,应该是间气所致。

汉朝之后,很少再有知识分子相信那套阴阳五行谶纬的东西了,但“间气”的说法仍然保留了下来,经常用以称赞女子的才华。王次回就有诗说“间气不钟男子去,才情偏与内家专”,恐怕就是容若这句“天将间气付闺房”的最为切近的出处。

接下来两句“生憎久闭金铺暗,花笑三韩玉一床”。“生憎”就是“最恨”。“金铺”,大家现在还能在古建筑的大门上看到铜制的猛兽脑袋,嘴里衔着门环,那就是金铺。在修辞上常常以点代面,所以金铺可以代指门。“生憎久闭金铺暗”就是说夫妻分居了,耶律洪基好久都不来萧皇后这里了。

“花笑三韩玉一床”,这句出自萧皇后的《回心院》组诗里的“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萧皇后明明自苦,却说花儿笑话自己,笑自己虽然把朝鲜美玉装饰的高级床铺准备得好好的,皇帝却很少光顾。“三韩”,古代朝鲜境内有三国,合称三韩,辽圣宗打过朝鲜,把朝鲜人迁到辽国,专门设了三韩县,在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东。这种称谓结构古已有之,比如春秋战国之际韩、赵、魏三家分晋,便有三晋之称,“城阙辅三秦”的“三秦”也是一例。

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于中好·咏史》(马上吟成鸭绿江)

上片写了萧皇后的才气与不幸生活,下片解释不幸的原因:“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为什么会遭逢不幸呢?因为“生得满身香”。这里有一处常见的误解:容若“谁教生得满身香”一句直接脱自上文讲过的《十香词》中“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无非噉沉水,生得满身香”,有人以为这就说明了容若相信《十香词》就是萧观音自己的作品,她和赵惟一的奸情实有其事。

事实上,诗词有其特定的解读方式,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对歧义空间的营造,所以我们不能用理解记叙文、议论文的方式来解读诗词。常见有人把某某诗句确切地索隐出什么意思,那是不懂诗词之故。

容若这首词,我们不去搜罗旁证,单单从字面本身来看,“谁教生得满身香”一句并没有指明一个确切的意思,而是营造出了一个歧义空间。这就是说,在这个歧义空间里,上面那个理解“可能”是成立的,但并不“必然”成立,因为我们从这有限的字句中无法把握作者的真实想法,于是几种不同的、乃至互相冲突的解读都可以同时存在。我们也可以解读为“谁教‘生得满身香’”,即“谁搞出了‘生得满身香’这种淫词来陷害萧观音”,或者说这一句脱自《回心院》组诗里的“爇熏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爇熏炉,待君娱”。萧观音作为美女的体香与《十香词》里充满淫靡气氛的体香在这里是可以同时存在而难辨孰是孰非的,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特性,不能用记叙文、议论文的标准来理解。这一句从上下文来看,还能读出一个意思:萧皇后的结局为什么那么悲惨,还不是因为自己太好了!——“谁教”的后边本该跟随着某个具体的罪名,以作为萧观音“添哽咽,足凄凉”的理由,但容若给出了“生得满身香”这样一个不成其为理由的理由,藏在这里的便是一种不平之情。

最后,容若的结句是怀古诗词的老套路:“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青海”指西北边地,这里用这个词,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感觉;“萧家”,指萧观音家,萧家可谓辽国的皇后世家,专为辽国皇室提供配偶,最著名的就是《杨家将》里的那位萧太后,历史上实有其人,堪称一代政治女杰。

这里所录的《于中好·咏史》,文字依据是容若的手迹,在清代的纳兰词刻本里字句很有一些不同: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间气属闺房。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两者作个比较,大家便可以知道容若对自家作品是如何作修改的。写诗填词,只要才气高、底子厚、脑子快,一蹴而就并非难事,这样也不是出不来好作品,但即便是一等一的才子,也常会千锤百炼的。

至今青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于中好·咏史》(马上吟成鸭绿江)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