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之桑田碧海:我不是无情的人,却把你伤得最深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7 03:06

【成语】桑田碧海

【释义】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初唐四杰”都是少以文显,王勃、杨炯、骆宾王都有神童之誉。在关于卢照邻的古代文献记载中,虽未出现“神童”二字,但他小时候才学过人、文章出色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不然,十多岁跑到长安独自闯荡的他,是不会被邓王李元裕(李渊第十七子)看中的。

邓王看中的,当然是卢照邻的才华。卢天资聪明,又是大儒王义方的徒弟,且出身范阳卢氏大族,所以在京城谋个差事还是比较容易的。

卢照邻进了邓王府后,被授予典签一职,平日做的大多是写写抄抄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他都是在府里闲着。府里正好有很多藏书,那就趁机疯狂阅读,免费充电呗。时日一长,卢照邻的大脑就更充实,下笔也更出彩了,这使邓王觉得很受用,脸上也有了光。因此,那段日子,邓王总是自豪地对别人说:“卢照邻就是我家的司马相如!”

卢照邻听到邓王这样夸他,心里自然也是美滋滋的,他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写诗作文更是得心应手。

时光如流水。卢照邻跟着邓王,不觉过去了七八年。在长安,他见惯了王公贵族的奢华生活,也为这个欲望之都的癫狂堕落而迷乱。

公子王孙、歌姬舞女、冒险少年、紫色罗裙,这就是京城,这就是宫墙外的生活!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卢照邻再次出手了——他拿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一扫往日萎蘼宫廷诗风的巨制——《长安古意》。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是不是够气派?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不是够大胆?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是不是够刺激?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是不是够无奈?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是不是够哲理?

诗歌易写,世事却难料。卢照邻眼看就要到而立之年了,年纪轻轻的邓王却突然染上重病,死了。

卢照邻不得不另谋生路。他离开长安,开始到四川新都去当县尉。

在新环境里,干的又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再想起以前在王府里的种种,卢照邻心里很是不爽。尽管他努力尝试去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可就是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不得不面对“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赠益府群官》)的尴尬。

就在这样的孤独中,他遇到了那个郭姓女子。这女子颇有些姿色,人也温存贤淑。两人接触了几次之后,郭氏愿以身相许,卢照邻也表示要正式迎娶。

那一日,卢照邻因事要去洛阳,临行前与郭氏依依惜别,称回来便娶她。哪知他一到洛阳便得了病,病得很重,虽请遍了附近郎中,后又跑到长安找到药王孙思邈救治,但终无多大起色,以致最后行路都成了问题。其间,他的父亲又去世了。面对接连而来的打击,卢照邻痛苦万分,哭得撕心裂肺,呕吐不止,直至把服下的药汤药丸都吐了出来。

心灰意冷的卢照邻独自来到了河南新郑的具茨山下,买了一处院子和一些田地。人站不起来,手也不利索了,他便雇人来种地和照顾他的起居。他也让人提前为他挖好了坟墓。晴暖的日子,卢照邻就让人把他抬出庭院。他斜躺着,看日起日落,云来雾去,他想起小时苦读的情景,想起在邓王身边曾有的那些欢乐;他也会想起郭氏,想起在郭氏面前发过的那些誓言。誓言都还萦绕在耳畔,但现实却如此不堪。茫然中,他只有叹息和懊丧的份儿了。

病痛无情地折磨着他,他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咬牙忍受着,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就这样苟延残喘地活着。

终于,他坚持不下去了。

这一日,他挣扎着爬到颍河边,把病残的身体交给了冰冷的流水。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须臾间,一个生命就这样沉入了水底。

卢照邻之桑田碧海:我不是无情的人,却把你伤得最深

诗人卡片

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四杰”之一。代表诗作《长安古意》《十五夜观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