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甘为“诗奴”的贾岛
贾岛(779—843)曾写过一首《剑客》诗,写得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其实他只不过是个骨瘦如柴、气短力微的和尚,被韩愈说动还俗之后,也不过是个多次科举落第的书生,要磨什么样的剑,还必须磨十年之久?
原来,贾岛虽然当了很多年的和尚,但一直念念不忘要写诗,也许希望以此一鸣惊人。当然,后来的贾岛之所以成名,也并非因为他有英雄气概,而是由于他的苦吟。
贾岛的家乡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传说他三十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释门为僧,法号无本。无本者,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贫困的家庭境况,枯寂的禅房生活,使贾岛形成了孤僻冷漠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泊名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物我两忘,“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贾岛曾经写过一首五绝表明自己的苦心追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自我欣赏,也可看出他对诗歌的执着乃至痴迷。他甚至还在每年除夕,把自己一年当中所写的诗作全都拿出来,恭恭敬敬地摆放在几案上,焚香点烛后对之纳头便拜,然后起来把酒洒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地祝祷自己这些心爱的诗稿。
贾岛为了写诗,什么人都可以得罪;为了写诗,什么笑话都可能出现。
据说贾岛曾因为写诗发生了两次“交通事故”。
一次是他骑着驴打着伞走过长安城的街道。当时秋风劲吹,黄叶满地,他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然后苦苦地寻思上句,突然想出了“秋风生渭水”,喜不自胜,得意忘形,忘记了回避,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轿子和仪仗队,被抓起来关了一个晚上才放出来。
那首让贾岛坐牢的诗歌名为《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意思是:朋友乘船前去福建,已经离去很长时间。秋风从渭水吹过来,长安树叶落遍。当年和友人在长安聚会到很晚,雷雨交加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朋友怎么还不乘船回来,音讯全无只能遥望云端。
全诗骨气开张,诗情宛转。特别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妙语天成、意境苍凉,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忆念朋友的一片深情。
另一次“交通事故”是因为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贾岛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但李凝不在家,贾岛就写了《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只顾比画,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并说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撞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之后,在韩愈的劝说下,贾岛还俗应举,对韩愈执弟子之礼,受教于韩愈。
贾岛多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他的好友孟郊和韩愈相继病逝的时候,贾岛依然是一介布衣,直到垂老之年,才出任长江县主簿,三年考满,迁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不久就病逝于任上。
贾岛的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去世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让人为之感叹:他是否感到此生值得,是否后悔还俗?
贾岛的心思的确有些矛盾,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常常是“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贾岛有个堂弟叫无可,也是诗人。当时两人一起出家,贾岛耐不住寂寞还了俗,而无可一直做和尚。贾岛还俗时曾与堂弟有约,将来仍要出家,可后来贾岛一落尘网便被裹住,无可写诗提醒他不要忘约,贾岛回答说,我怎么能忘呢?他在给无可的诗中写道:“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寄无可上人》)“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送无可上人》)他对释门的清静,仍怀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