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在人生的秋季-贾岛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6 22:24

苦吟在人生的秋季-贾岛

时代的风貌影响着艺术的风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汉代崇尚刚健质朴,于是汉赋五言诗大行其道;盛唐奔放豪迈,于是李白、王昌龄如长江大河滚滚而来。降及中唐,盛唐的自信已成为陈迹,大历诗人首开衰飒之声,之后的韩孟诗派虽崇尚奇崛险怪,但是已无盛唐的宏大境界。而让人奇怪的是,时代改变了之后,似乎诗人作诗的方式也改变了。盛唐很多诗人的诗与其说是抒写的,还不如说是喷发的:文字从诗人的口中喷薄而出,诗情与才情如火山爆发,直奔云霄,充塞天地;而中唐的诗人作诗更像是从脑子、心里乃至血管里挤出来的,作诗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很少有盛唐诗人那种从容潇洒的气度。因此有些中唐诗人干脆就称自己作诗是“苦吟”,最著名的苦吟诗人,当属孟郊和贾岛。

苦吟在人生的秋季-贾岛

苦吟诗人

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生,范阳人(今北京附近)。贾岛出身寒微,因为地位过于低下,早年的事迹已不可考。只是据说在三十岁以前,他曾经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但都以落榜告终。长年的科场失意加上生活的重压,贾岛无奈之下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号无本。

贾岛虽身居佛门,仍然爱诗如命,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的诗名极大,但是有人也评论元白诗歌流于浮艳,而贾岛则崇尚清静自然的诗风,“以矫浮艳”。贾岛作诗极其投入专注,在他潜思冥想之际,周围的一切他都视而不见了。因此现在还流传着他两次误闯高官车驾的故事。

传说一次贾岛骑驴过长安大街,当时秋风乍起,落叶满地。贾岛即景吟出“落叶满长安”的诗句,但是上句怎么写,他苦思不得。突然,他想起了“秋风吹渭水”,喜出望外,竟在驴背上得意吟哦。正好当时的京兆尹刘栖楚车驾经过,贾岛浑然不觉,唐突了刘的仪仗,于是被抓去关了一晚。后人认为这个故事真伪不可考,贾岛诗集里有《寄刘栖楚》诗,中有“友生去更远,来书绝如焚”之句,由此看来,贾岛与刘栖楚应该是朋友,刘栖楚似无理由把朋友抓来关一夜之理。当然,也有可能是经过这次事件之后,贾刘成了朋友,可惜典籍中对此并无记载。而据说贾岛后来又冲撞了另一位京兆尹的车驾,而且还和这位高官成了朋友,这人就是韩愈。

一次贾岛又骑驴去拜访朋友李凝,路上得诗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是又觉得“推”字不如“敲”字好,于是在驴背上反复琢磨,并以手作推敲之状,结果误入了韩愈的车驾之内。卫士把贾岛押到韩愈面前,贾岛禀明原因,爱惜人才的韩愈不但不怪罪,反而跟贾岛一起“推敲”,并建议说:“用‘敲’字比‘推’字好。”之后将贾岛带回府邸,谈诗论道,相见恨晚,结为布衣之交。贾岛正式成为韩愈的门徒,也成为韩孟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韩愈对贾岛的才华十分欣赏,曾写诗说:“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把贾岛看作是上天派来,顶替刚去世的著名诗人孟郊位置的诗人,褒赏有加,因此贾岛名声大震。之后,韩愈又劝贾岛还俗,并鼓励他考进士。靠着韩愈的赏识和推荐,贾岛终于考上了进士。

苦吟在人生的秋季-贾岛

举场十恶

贾岛到底是哪一年中的进士,现在也已不可考。只知道他在此之前已多次下第,饱受科场磨难。正如他的《下第》诗写的: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科举发展到中唐,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了。如果说初、盛唐的“行卷”“温卷”之风在那时候还多少有些才情和浪漫色彩的话,中唐的“行卷”“温卷”就完全成为走后门的幌子了。对这一切,贾岛未必不明白,但是科举的诱惑就像灯光吸引飞蛾一样吸引着诗人,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扑向那致命的光明,然后又一次一次地坠入无边的黑暗。于是,每次落第之后,贾岛只能提着空空的行囊,盘算着身无分文的自己怎么才能在这个巨大的城市中活下去。新登第的举子们兴高采烈,热情洋溢,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诗人却只有孤寂地站在路旁,用拮据的眼光看着别人的热闹。诗人也曾有过凌云的壮志,有过非凡的雄心,正如他在《剑客》中写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可是,文人心中的宝剑别说扶危济困,连自己的一腔愁绪都无法斩断。在经历了多次的失意之后,贾岛写了一首《病蝉》,此时的诗人,大概就跟他诗中说的那只脆弱可怜的蝉一样,已经无力飞上高枝了,诗人悲怆地告诫它:那些残忍的鸟儿,都想把你当成自己的盘中餐,你的命运真是危机四伏啊!“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当时的宰相裴度生活奢侈,为盖自己的府邸而撵走多家平民,贾岛听说之后,写诗讽刺说:“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这种诗无异于恶毒诅咒——荆棘满庭,其实是在暗指权位不长,死无葬身之地,终有一天,“当年笏满床”的豪华府邸会变成荆榛遍地、狐兔栖息之所。于是,当权者借口贾岛的《病蝉》诗是在讽刺公卿,把他与当时另外九个他们看不惯的举子列为“举场十恶”,逐出考场。

估计贾岛栖身佛门,就是在他被列为“十恶”之后的事情。此时的诗人,也许对科举已经失望了。而正在这时,上苍安排他,见到了韩愈,于是,终于使他一直处在秋季的人生多少有了些转机。

苦吟在人生的秋季-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终于考上进士的贾岛似乎看见了他生命中期待已久的那道曙光。按照惯例,他留在长安等待朝廷安排。那段日子,他住在朋友无可大师的僧房里,成天与姚合、王建、张籍和雍陶等诗人唱和往来,不亦乐乎。直到一天,皇帝遇见了他。

有一天,唐宣宗微服出访,到寺院游玩,听见楼上有人吟诗。于是到楼上去看,正好贾岛案上放着诗稿,宣宗拿过去就看,贾岛一见对方衣着鲜明,以为多半是附庸风雅的纨绔子弟,便毫不客气地夺过诗稿,还把宣宗批驳了一通:“看你衣服这么华丽,肯定是富家公子吧?你们这种人,哪里懂得作诗呢?”看样子宣宗涵养还不错,没有跟贾岛计较,只是默默下楼去了。事情过了之后,有人提醒贾岛,此乃当朝天子,贾岛大惊,伏阙待罪,倒是把皇帝给吓了一跳(上讶之)。几天之后,皇帝下诏,授贾岛为长江主簿。《唐才子传》说是“令与一清官谪去之”,“清官”指的是清望官,就是名声比较好,适合读书人做的官,但是又言“谪”,可见对贾岛也是降格录用,估计也是皇帝看他心浮气躁,不敢授予重任。

贾岛在长江主簿任上数年,后转为普州司仓参军,仍然是个小官。会昌三年(843年),染疾卒于任上。

贾岛一生困顿,去世的时候,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一张旧琴。他一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酷爱的诗歌上。他曾说自己是“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贾岛作诗以苦吟著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据说他每到岁末,就把自己一年所作供于案上,焚香再拜,说:“这是我一年来苦心之作啊!”之后再痛饮美酒,反复吟哦自己的诗作。

后人对贾岛的诗歌褒贬不一,有人把他奉为神明,晚唐李洞甚至称他为“贾岛佛”,每天拜祭;而严羽在《沧浪诗话》里借赞李白杜甫,顺便把孟郊贾岛贬为如“虫吟草间”。贾岛与李杜固不能比,但是,各自的人生沉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孟郊贾岛者,人生百年,感受到的完全是秋冬之际的萧条和衰飒,要他们的诗中充满豪迈和自信,似乎也有些勉为其难了。严羽说孟郊的诗“读之使人不欢”,贾岛的诗大多也是如此,这也许是贾岛众多悲贫叹苦的诗不为人喜的原因吧。千年之后,贾岛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还是那首颇具方外格调的小诗: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至今都是给孩童作唐诗欣赏的入门篇目之一。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其简单易懂。短短二十字,讲明了诗人寻访隐士未果的全过程,后两句似乎是读者顺着童子的手,借着诗人的眼睛,放眼青翠的群山,想找到隐者的行踪,但是云深雾厚,终难得见。

若就今人看来,访友而不见应该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可是在诗人这里,遗憾却成了一种余音未尽的美,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世说新语》里面王徽之雪夜访友人戴安道的故事:

一个雪夜,王徽之睡觉醒来,命仆人斟酒,咏左思《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在邻近的剡县,便命人备船去探访。走了一夜才走到,可是到了戴安道门前,王徽之连门都不敲就回去了。仆人问他缘故,他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他呢!”

王徽之固然潇洒,不过终究有行为艺术作秀的嫌疑,因此《世说新语》把它列入“任诞”一类。但是这个故事和贾岛的诗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远路访友,是否得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本身。在功利者看来,没有见到想见的人,去了等于没去。但是在诗人眼里,这样的拜访,所得到的却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想:人生际遇在上苍的安排下,未达到既定的目标,而是婉转转了个弯,而正因为这个弯,让人欣赏到了未曾预见的惊喜。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