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文中: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
名句译文:凡是记事的书籍必定摘录书中的纲要,凡是立言的书籍必定探求内容中的深义。读书力求广泛而有收获,不论大小都不会舍弃。夜以继日,终年勤奋不倦的学习。先生对于学问的追求,可说是够勤勉的了。
【名句故事】
韩愈的生活简单,吃饭时把书拿来提味,困了就把书当做枕头,时时刻刻都带着书;他曾描述自己:“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韩愈《秋怀诗十一首》)读书这件事情和韩愈的生活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他读到可以忘记时间:“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读到什么事情都不管:“吾老着读书,余事不挂眼。”(韩愈《赠张籍》)此景就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真实写照。
韩愈戮力学问,因为他总是秉持“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的学习态度,因此他“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对书籍“地毯式”搜索、对学问大小通吃的“贪心”,也不令人意外了。就因为这样专注的功夫,让韩愈行文流畅、说理引经据典、举例左右逢源。这句名言表面上是学生对国子先生的讪笑,暗地里则是韩愈假借学生的笑语,表达他对于学问追求之锲而不舍的精神。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以韩愈在学问上所下的工夫,他阅读书籍绝对超过一万卷,所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所以他运笔有神,论文述理总是不凡,这也勉励了我们后学对于追求知识当抱持非常的毅力,方能有所成。韩愈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享年57岁,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文”之于韩愈的成就,真是再适切不过了。
【名句赏析】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相较于孔老夫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两者都已经到达浑然忘我的境地。陆九渊曾经说过:“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陆九渊《陆象山集》)每多拓展一番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就更开阔一次,这或许就是韩愈夜以继日读书的目的,也是韩愈终生最大的收获。
后人则通常用这句话形容一个人的欲望大、贪得无厌,例如宋朝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六记载:“至贪多务得,晦而不出,幸人之不知,以成己之名者,此侯之所耻也。”当时有人多方援引,而不说明是别人的东西,只侥幸地希望别人没有发现,来累积自己的名声,这就是宋朝士大夫阶级浮夸的风气。
这句话还孕育出一个有名的成语,“焚膏继晷”,就是从“焚膏油以继晷”精炼出来。例如:“今学者焚膏继晷,唯科举是务。”(《台湾文献丛刊·诸罗县志》)所谓“万班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子们勤勉不懈,为的就是考上科举。只是韩愈未到40岁就已经老态尽出;学问要作,但是身体也要顾好才行。
现在的教育通常会根据学生的能力范围,作适当的要求,“贪多务得”可能反而造成消化不良的后果;当然读书“细大不捐”,对于了解事务的始末以及奠定学问的基础,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是这往往必须“焚膏油以继晷”,否则是无法把书看完的!但毕竟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负荷的。对大部分人而言,读书的要领,应该是不仅要勤快,也要有休闲活动,阅读须持之以恒,“兀兀以穷年”,会日起有功,益臻精进。
【名句原文】
进学解
唐代: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