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红叶题诗
【释义】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用来比喻姻缘的巧合。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之“情感第一·六”:“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唐天宝年间,年轻的顾况来到了东都洛阳。
繁华满眼,走在大街上的顾况有些目眩神迷了。
正是秋天,街两边的柳树已黄了叶子。午后的阳光洒在那些高大的建筑和树木上,看了让人心生暖意。
顾况想到了家乡海盐,那里有海,有湖,有父老乡亲,有熟悉的风景,可是那里没有宫殿,没有洛水,没有热闹的街坊,没有富贵的气场,没有随时会遇到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二十多岁了,总该给自己制造一点惊喜了。顾况对自己说,要去应举,要走仕途,要让才华变现。
在来时的路上,顾况曾遇到一个落第东归的举子,那人失魂落魄,满腹怨言,在他眼里仿佛世道已崩坏,天也要塌了一般。
不给自己一个交代,我是不会回去的。顾况自语道。
傍晚时分,他找到了寄身之处。次日,便开始寻找诗友,拜访公卿。
他是个爱说爱笑的人,有点自来熟。一段日子下来,身边也聚了几个能一起唱和的诗人。
但他们都是平常人家的子弟,都在作怀才不遇之叹呢,所以,一块喝酒吟诗可以,帮忙向上层引荐?办不到。
顾况一人回到住处时,常常会陷入孤独境地。出人头地,真的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
那个夜晚,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失眠了。
又是一个午后,和友人在酒肆喝完酒,顾况独自一人顺着洛水北岸向西走,不觉走到了上阳宫的东面。
上阳宫,多么华美的一处宫殿,且又是一个多么神秘的地方啊!那高高的宫墙内,该有多少绝色美女,在无望的等待中,耗尽了青春年华,荒废了大好时光?
上阳宫,对于里面的大多数女子来说,哪有什么“阳”啊?一个阴气重、怨气浓的幽禁之地罢了。
顾况觉得上阳宫的美色极像自己的满腹才华,无人欣赏,无人垂怜。
有一条小渠穿过宫墙根,渠内的水无声地向东流去。顾况猜想这水一定是从上阳宫内流出来的,那水该不是宫女们的眼泪汇成的吧?
水上面不时会漂来一两片树叶,落叶打着旋,不由自主地渐漂渐远。
顾况摇了一下头,刚要离开,突见一片红叶从墙根下漂来,在水面上那么醒目,乍一看,上面还似乎写有文字。
紧走几步,来到渠边,顾况弯腰捡起那片红叶。
拿近一看,那红叶上题的竟是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看到题诗,顾况的心瞬间被触动了。他想,这无疑是里面的一位宫女所为了。题诗的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已在宫内度过了多少个春秋?她内心又该郁结几多难解的愁思?
在这个偶然的机会里,竟然意外地看到这片题了诗的红叶,难道这不是缘分吗?见到题诗,不就成了诗中写的“有情人”了吗?顾况将红叶轻轻放进袖中,心一下子变得柔软起来。
走在路上,顾况想了好多,眼前也不时浮现出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要是也用一枚红叶回复题诗者,说不定人家就能收到了呢。顾况边走边想。
来到自己住处,顾况在院中找到了一片形状相仿的红叶,回到屋里,构思一番,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叶上题写了回诗:
花落深宫莺亦悲,
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
叶上题诗欲寄谁?
(《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
晚上,顾况反复地审阅宫中和自己题诗的两片红叶,朦胧中,竟与那个想象中的宫女相会了。
第二天上午,顾况匆匆来到上阳宫的西面,把手中的红叶轻轻投入那水渠的上游。
看着红叶随水缓缓漂入宫墙内,顾况便又匆匆赶往东墙下面,在昨天发现红叶的渠边静静等候。
等到了日暮时分,再没见红叶漂来。顾况有些失望,觉得自己也许想多了。
几天后,顾况似乎把这事忘了。
又过了十多天,在和诗友聚会时,一人煞有介事地说,前几日他和几位朋友去上阳宫附近的园林游玩,竟然从上阳宫的下水渠里发现了一片红叶,上面还题了一首诗。
顾况听后,立即警觉起来,忙问:此话当真?
诗友发誓说是真的,又说红叶已被毁,但上面的诗却记得清清楚楚,写的是:
一叶题诗出禁城,
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
荡漾乘春取次行。
诗友诵完诗,顾况暗暗激动起来:这不正是宫中那女子给自己的回复吗?
这都秋天了,怎么还说“荡漾乘春”呢?顾况故作镇定地问。
诗友笑道:宫女怀春了呗!
那一刻,顾况觉得春天真的来了。
可对方却被禁在深宫,想,也只能是白想。顾况心下又黯然起来。
没想到,不久之后安史之乱爆发。
东都沦陷后,上阳宫也不再是禁地。战乱中,顾况突然想起了红叶题诗之事,于是趁乱去寻找那个宫女。
虽然费了一些周折,但最后,两个有情人竟真的联系上了。
那宫女一看到顾况保存完好的那片题诗红叶,立即羞红了脸。当她也拿出顾况题的那片红叶时,两人情不能自已,喜极而泣。
宫女貌美如花,又有才华,顾况自是一见倾心。
啥也别说了,在一起吧!
乱世,成就了一对多情鸳鸯的恩爱传奇。
诗人卡片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横山(今属浙江海宁)人,唐朝诗人、画家。代表诗作有《宫词》《洛阳早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