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园深处,完成灵魂的绝尘-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6 20:20

在田园深处,完成灵魂的绝尘

很多唐代诗人都喜欢田园生活。旖旎的田园春光、闲适的生活,让这些风华绝代的诗人骚客沉醉。然而,真正经历过才发现,能够让人放怀自在的乐园,都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说:“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所谓的田园生活又何尝不是呢? 游刃在官场,一样可以守住内心的宁静;纵横于江湖,同样可以心系天下苍生。寸心之间,知荣辱,可进退,就是人间最舒适的乐园。

杜甫曾经在成都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作为安身之地。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后,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定。春暖花开的时候,他的心情也变得异常轻快,来到江畔散步、赏花,并写了下面这首著名的诗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在田园深处,完成灵魂的绝尘-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诗人首先交代了寻花赏景的具体地点——黄四娘家的小路。一个 “花”字紧扣主题,一个 “满”字既写出了枝繁叶茂的静态美,又表现出春意盎然的动态美,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五光十色的春景图。

“千朵万朵压枝低”,这一句一出,仿佛有铺天盖地的花团互相拥挤、互相推搡着会聚到了读者眼前,令人目不暇接。“千朵万朵”两组数量词是对上一句中 “满”字的补充,使 “花”的形象数字化、具体化。“压”是 “低”的前因,“低”是 “压”的结果,这两个字把花朵争奇斗艳、旖旎可人的模样刻画得淋漓尽致。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句既妙在形象,又妙在声音,还妙在韵律,画面美与声音美交相辉映,再辅以明快的节奏,把蝶舞莺啼的春景写得灵动飞扬、韵致十足。“留连”既是蝴蝶对花的态度,也是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态度;“自在”既是黄莺的姿态,也是诗人的内心写照。“时时”、“恰恰”两组叠字使这两句诗的对仗显得愈发工整,节奏也更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民歌韵味,尤其 “恰恰”二字,是形容黄莺声音的象声词,使人顿觉黄莺的啼鸣仿佛就在耳畔。

整首诗的前两句正面描写花之多、花之盛,后两句则以蝴蝶和黄莺对花丛的留恋,侧面烘托花景之诱人。不论是正面描写还是烘托,其目的都是为了彰显春花的妩媚娇艳和茂密繁盛。虽然全诗无一句抒情,字字都是写景,但诗人怡然自得、轻松闲适的心情却仿佛要从每一个字上流淌出来。

同样,这种田园的乐趣在王维的诗中也能得到完美的展现。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田园乐》

红红的桃花上还滴着昨夜的雨露,绿色的柳条上也沾满清晨的烟雾。落花满园,家童还没来得及清扫,黄莺在清脆地啼叫,山客还在睡梦中酣眠。早春过后,低低的雾霭夹杂着氤氲的水汽,昨夜被春雨打落的花瓣散在院中。粉红的桃花,碧绿的枝条,泥土的芳香,一切都带着春天的气息。乡村的早晨,凝霜含雾,带着雨后土地新翻的气息,渐渐地在空气中弥散。寂静的清晨里滑过黄莺的欢叫,而这一切都消融在客人甜美的梦境中。

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雨后早晨的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桃花带雨,绿柳含烟,花落莺啼,山客犹眠,这景象是多么的宁静美好,生活是多么的闲适惬意!特别是诗歌所写之 “莺啼”而山客 “犹眠”的情景,除了具有以动显静、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让我们从人物的酣眠中体味到山中生活的无限情趣。王维最善于的就是书写田园情趣,这在他的《渭川田家》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渭川田家》

这首诗描写田家闲逸的日常生活,王维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恰见如此恬然自得的农家晚归景致,心生羡慕,遂写此诗。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恬淡的山村农家晚归图,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表达了自己欲摆脱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全诗围绕着一个 “归”字来写,以斜阳西下的农家为背景,描绘农夫们和牲畜们 “归家”的情景,以此反衬自己 “胡不归”的忧伤、苦闷和孤单。

王维站在世俗的拐角处,用佛学的理念来弥合了 “官”与 “隐”之间的缝隙,将田园的乐趣发挥到极致,建造了属于自己的 “人间乐园”。而乡村,也因为有朴实的感情、炙烈的骄阳、劳累后身体的疲惫与心灵的轻松,而受到人们的喜欢。

唐朝的诗人,如杜甫,如孟浩然,如王维,他们都能将自己的情怀放置在山水田园间,呼吸自由的空气,感受生命的真实。他们都在田园生活的深处,完成了灵魂的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