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121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诗写田家闲适之境,诵之觉九衢车马,尘起污人矣。旧雨相招,鸡黍即田家之盛馔。通首皆纪实事,以韵语写其真趣。三四句言近树则四面合围,远岫则一行斜抱,乃庄外之景。余昔年行役数千里,每于平畴浩莽中,遥见绿树成丛,其中必有村屋,知三句“合”字之妙。五六句言场圃即在门前,桑麻皆资谈助,乃庄中之事。更留后约,同赏菊花,益见雅人深致,涤尽尘襟也。先祖诗集首篇《兰陵菊花歌》有句云:“谁人解赏花真面,此花不如城外好。”盖花入城中,栽以瓷盆,闭诸华屋,全失篱边之天趣矣。
过故人庄作品原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译文注释
译文一
老朋友备办了丰盛饭菜,邀请我来到他乡村之家。
层层的绿树在村边环绕,巍巍的青山在城外横斜。
打开窗面对着谷场菜园,端起酒杯谈论农事桑麻。
待到九月九日重阳佳节,还要再来这里观赏菊花。
译文二
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乡间的家中去做客。只见绿树在村边并合,青山在村外倾斜。我们推开窗户,面对农家庭院,端起酒杯,谈论着种桑植麻。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会再来,和你一起欣赏菊花啊。
注释
具:准备,置办。
黍(shǔ):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曾是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郭:原指外城墙,这里是指村庄的四周。
场圃:圃为菜园,场为打谷场,这里是指农家庭院。
桑麻:指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经济活动,《管子·牧民》有“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句。这里泛指农业活动。
就:靠近、赴、来。
过故人庄作品鉴赏
赏析一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田园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后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以“鸡黍”、“田家”点明地点。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合”、“斜”等词都极传神生动。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二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意余言外。全诗语言朴实清新,层次分明,结构谨严,意境鲜明。
此诗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做客所作。诗中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纯朴诚挚的山村友人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沈德潜《唐诗别裁》云:“篇法之妙,不见句法。”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云:“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
赏析二
这是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田园诗,甚至在中国诗歌史上同类题材作品中都能名列三甲。此诗最大的特色就是简朴自然,似纯为口语,毫无雕镂痕迹。诗歌的形式从来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简约,所代表的是内容的自然,形式的繁复,所代表的是内容的深邃,即以此诗而论,简朴口语,正相应田园景象,倘庙堂之诗作如此语,便显粗俗,倘田园诗作庙堂语,深雕细镂,则自然风味全无,反而画虎类猫。
因为诗人所要表现的,正是对田园自然简朴生活的憧憬,所以用语也便返朴归真。首联开门见山,言其受邀,故人所具“鸡黍”,正是农家寻常之物,也见此为寻常之请,倘罗列珍馐以相邀,便定非农家意。颔联写景,也极简约粗旷,但乡村风味全出--村边树密,乃能“合”,村外即山,山高似“斜”。当此青山绿树之间,便见有一村落,纯自然风味,无俗尘玷染。颈联写饮酒时事,本在室内,偏推开窗棂,面对“场圃”,也只有田家户外才会有大片菜地和打谷场,田家的庭院自然与城市豪门的庭院不同。于是眼前骤然开阔,似乎场圃直接村边绿树和村外青山。当此际,主客所论者,自然围绕着农家耕织,而不会杂以别语。
诗人所憧憬的这种田园生活,正是摆脱了仕宦的烦扰,置身于自然之间,只关注于眼前生计,故有“话桑麻”语。特言“话桑麻”,就是指主客内心都不再思想宦途,不再思想那些凡俗杂务。从来士人隐居,不会毫无生活来源,但为了表明自己不与俗尘同流合污的态度,往往会亲自耕织,汉末诸葛亮在隆中,即言“躬耕于垄亩”,后来陶潜归隐,也亲自植菊种菜。观孟浩然诗中之意,他这位“故人”当也是隐士一流了,相邀把酒,其言不仅不涉及仕宦,甚至不言文章学问,而只谈“桑麻”,这是一种隐士风格,更是一种隐士的态度。陶潜《归田园居》即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句,孟浩然这两句诗便正是从中化出。
尾联言酒后相别,更作后邀,等到重阳节再来“就菊花”。此“菊花”或谓正指重阳赏菊的风俗,或谓是指添菊于酒中的菊花酒,但不管怎样,菊花既合乎重阳时令,又是高洁之象征,向来为士人所喜,陶潜即甚好菊。总之,全诗充满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朋友之间情谊之绵长,虽似无甚情语,但情感自然于质朴的语言中泊泊涌出。整体结构也非常清晰明快,无曲折而自然委婉,是故闻一多赞其:“淡到看不见诗。”虽似看不到诗,而诗歌迥在,虽其味甚淡,却不寡,不薄,其中情意,浓得化也化不开来。
赏析三
本诗为田园诗名篇,写诗人应友人之邀来到田家小饮的生活情景,既描绘出了一幅闲适恬静的乡村图画,又表现出诗人情趣的高雅和朋友间友情的淳朴。全诗朴实无华,清新隽永,自然流畅。
首联,诗人平铺直叙,用极其朴素的文字,写了友人的热情相邀。友人以“鸡黍”相邀,既显田家之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往往更容易打开彼此心扉。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奠定了全诗平静自然的基调。
颔联写乡村的自然风光。诗人先画近景,“合”字足见树木之多;再绘远景,“斜”字足见青山之远。诗人走进村里,顾盼之间全是清新的美景:绿树层层环抱的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清淡幽静。此处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让人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颈联写朋友间的开怀畅饮。“场圃”、“话桑麻”流露出浓浓的乡土气息。正是因为处于“故人庄”这样的环境中,所以宾主打开轩窗,临窗举杯,“把酒话桑麻”。“开轩”也似乎是不经意写入诗的,但有了颔联两句对村庄外景的描绘作铺垫,也就毫不突兀。诗人与友人坐在屋里,饮酒交谈,打开轩窗,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绿树、青山、村舍、菜圃、桑麻,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图出现在读者面前。本联只写把酒闲话,却能反映出自然环境与诗人心情的契合,表现出人的惬意。
尾联,诗人因为被这种农家生活深深吸引,真率地表示待到重阳日,还来赏菊痛饮。淡淡两句,故人款待的热情,诗人做客的欢愉,两人相处的融洽,跃然纸上。诗人写重阳再来,自然流露出了对村庄和故人的恋恋不舍,从侧面烘托出乡村生活的美好。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次并不十分丰盛的招待,在诗人的笔下竟被渲染得如此诗情画意。本诗描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使用的是近乎直白的语言,叙述的层次也完全是顺其自然,表达的情感也是淡淡的,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一致。全诗恬淡亲切而不肤浅枯燥,平淡之中见深情。
过故人庄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字号:字浩然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阳)
作品风格:恬淡孤清,不拘奇挟异
诗人小传:
孟浩然(689年~740年),本名不详,浩然为其字,襄州襄阳人,故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娱,四十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据说唐玄宗咏其诗,见“不才明主弃”语,乃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归。其后孟浩然漫游吴越,穷极山水,更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他的诗大多为五言短篇,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也有独特造诣: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他是唐诗中山水田园派的领军人物,后人遂将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过故人庄扩展阅读
归园田居其二
东晋·陶潜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陶渊明曾作《归田园居》五首,以咏其归隐后的生活,此为其二。孟浩然诗中“把酒话桑麻”虽然与陶潜此诗中“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句一脉相承,但风味又是绝然不同的。陶潜所见“披草共来往”的墟里人,当指真正的农人,故所言只有桑麻,这是被动的,孟诗中“故人”当为士子,所言仅止桑麻,却是主动的,是热爱隐居生活,厌倦仕宦生涯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