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06 18:37

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出自宋代曾巩《列女传目录序》文中:然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也。故家人之义归于反身,二南之业本于文王,夫岂自外至哉?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然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也。故家人之义归于反身,二南之业本于文王,夫岂自外至哉?

名句译文:然而古代的君子,没有不从自身修化起的。因此《易经·家人》卦所说的道理必须归本到修身,《诗经》里《周南》、《召南》所记载的功业必须追本到文王所留下的典范,这难道是向外求来的吗?

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故事】

“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这句话里头所指的君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君子?“以身化”又是怎么样的化法?讨伐商纣,推翻暴政的周文王,自然是这句话的最佳批注。

文王原本受封于周,称西伯。当时商纣暴虐,文王仿效古公亶父、王季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他先从自己做起,不但孝顺父母,早晚请安,下对妻子兄弟也严加要求,为整个家族做出表率。进而以自己的大家庭为核心,靠它的凝聚力来团结族人,巩固周的势力。终于,文王的仁政奏效了,《诗经·大雅》里头记载文王动员民众修筑灵台,百姓像是为自己的父亲工作一样争先恐后,灵台很快就修筑完成,更有许多远近贤士慕名而来。

于是纣王的亲信崇侯虎进言:“西伯文王行善积德,诸侯都争先恐后地归附他,这对您将是大大不利呀!”纣王因此囚禁文王,但文王没有因此丧志,却在这段被拘禁的时间里完成了史上有名的《周易》。后来周人向纣王晋献美女,文王被释放,商纣也因他的荒淫无道而渐至众叛亲离,最后周武王继承文王的遗志,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虽然实际建立周朝的是周武王,但周人认为是文王之德奠定了周朝开国的基础,因为有文王的榜样,才会有曾巩所言的“二南之业”。

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赏析】

和“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同样起首的句子,如孟子:“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及孔子:“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由此可见他们对所谓“古之君子”的推崇。到了后世,“古之君子”一词似乎也被应用在称赞一个人的品德上。《儒林外史》:“‘……遇着舍下穷困的亲戚朋友,娄老伯便极力相助。先君知道也不问。有人欠先君钱的,娄老伯见他还不起,娄老伯把借券尽行烧去。到而今,他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赤贫如洗,小侄所以过意不去。’韦四太爷叹道:‘真可谓古之君子了!’”见这些贤人及文学家屡屡提出“古之君子”一句来劝慰赞誉,直可令人感叹是否“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以前那些谨守礼教,行事得宜的君子都到哪里去了?

而“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意为仁人君子多半是由己身的修行开始做起,如同礼记大学所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也是我们常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有先从自身做起,才能往外推,一切都是由自身向内修来,才足以治理一家、一国。

所以,任何事先从自身做起,令人联想到今日仍常用的成语“以身作则”。作家冰心于其作品中曾讨论成年人的身教对子女的重要:“……我们不晓得‘以身作则’,我们不爱劳动,不注意公共卫生,不爱护公共财物,我们吵架拌嘴,我们说谎骂人。小孩子的心眼,像明镜一样,一切都看在眼里,印在脑里,等到有一天,他们把我们的一些不好的言行,在他们的言行中反映出来的时候,我们却大吃一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痛苦是我们应得的还报。”由此可见身教的重要性,因此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话对父母、师长来说,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金科玉律。

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原文】

列女传目录序

宋代:曾巩

刘向所叙《列女传》,凡八篇,事具《汉书》 向列传。而 《隋书》及《崇文总目》 皆称向 《列女传》十五篇,曹大家注。以 《颂义》考之,盖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 《颂义》凡十五篇,而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非向书本然也。盖向旧书之亡久矣。嘉祐中,集贤校理苏颂始以 《颂义》 为篇次,复定其书为八篇,与十五篇者并藏于馆阁。而《隋书》 以《颂义》 为刘歆作,与向列传不合。今验《颂义》之文,盖向之自叙。又《艺文志》有向 《列女传颂图》,明非歆作也。自唐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而《唐志》 录《列女传》凡十六家,至大家注十五篇者,亦无录,然其书今在。则古书之或有录而亡,或无录而在者,亦众矣,非可惜哉! 今校仇其八篇及其十五篇者已定,可缮写。

初,汉承秦之敝,风俗已大坏矣,而成帝后宫,赵卫之属尤自放。向以谓王政必自内始,故列古女善恶所以致兴亡者以戒天子,此向述作之大意也。其言大任之娠文王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又以谓古之人胎教者皆如此。夫能正其视听言动者,此大人之事,而有道者之所畏也。顾令天下之女子能之,何其盛也! 以臣所闻,盖为之师傅保姆之助,《诗》《书》图史之戒,珩璜琚瑀之节,威仪动作之度,其教之者虽有此具,然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也。故《家人》之义归于反身,《二南》之业本于文王,夫岂自外至哉?世皆知文王之所以兴,能得内助,而不知所以然者,盖本于文王之躬化,故内则后妃有《关雎》之行,外则群臣有《二南》之美,与之相成。其推而及远,则商辛之昏俗,江汉之小国,兔置之野人,莫不好善而不自知,此所谓身修故国家天下治者也。后世自学问之士,多徇于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家室既不见可法,故竞于邪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士之苟于自恕,顾利冒耻而不知反己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信哉!如此人者,非素处显也,然去《二南》之风,亦已远矣,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向之所述,劝戒之意,可谓笃矣。

然向号博极群书,而此传称《诗·芣苢》、《楩舟》、《大车》之类,与今序《诗》者之说尤乖异,盖不可考。至于《式微》之一篇,又以谓二人之作。岂其所取者博,故不能无失欤?其言象计谋杀舜及舜所以自脱者,颇合于《孟子》。然此传或有之,而《孟子》所不道者,盖亦不足道也。凡后世诸儒之言经传者,固多如此,览者采其有补,而择其是非可也。故为之叙论以发其端云。

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创作背景】

《列女传》为西汉刘向所作,传中记载多位值得后代称颂或警惕的女子事迹,是中国史上少有的专为女子作传的一本传记。曾巩为这本传记做的便是今日所说的校订工作,原来他不只文章写得好,对于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投入很大的心血,还召集各方贤士,一起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历史上有名的《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更是多亏他四处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

曾巩每校完一便为该书作序,借以“辨章学术,镜考源流”。这篇《列女传目录序》自然是在校订完《列女传》之后所作。刘向认为《列女传》是为了教育妇女、为妇女树立典范而诞生的书,曾巩则更认为“古列女善恶所以兴亡者以戒天子”,借由各个或善或恶的女子的故事,用来警惕天子必须记取历史的教训。曾巩的校订工作,使得《列女传》从浩瀚的古代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适合妇女阅读的“优良作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