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时过境迁,是谁伤离别
爱总是后知后觉,总是要经历了生离死别后才知道自己的爱到底有多深。唐朝诗人把这样的感情写进诗里,有无奈,有遗憾,有伤惋。丝丝缕缕化进爱情里,便成了结;化进诗情时,便成了愁。
爱情故事常常可以深深感动一代又一代重情的诗人,纵使玄宗与大唐命运的急转直下脱不了干系,他们也会对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始终给予莫大的宽容,甚至赞颂。而白居易的祝福似乎也包含其中。这祝福源自他对君主爱之深、责之切的忠诚,而这位君主的身上因承载了太多的关切,只能将对贵妃的爱埋入心底、化作离恨。爱别离,恨不能与之长相守。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短短七个字却蕴含着深沉的意味,为整篇诗埋下了一条政治线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能将万般宠爱集于一身,魅力实在不仅仅只在姿色上,不但自己 “新承恩泽”,而且 “姊妹弟兄皆列土”。
然而,爱情并非重点,在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诗人将安史之乱的罪名直指贵妃头上:“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也是许多文人一贯的做法,将女人说成是红颜祸水,将亡国这一沉重的罪名扣在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身上,让人好生遗憾。
从贵妃进宫到安史之乱前,李杨二人又有何过错,他们无非是一对普通相爱的男女,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他们的爱情犹如昭阳殿外绽放的桃花,热烈而妖艳。所以,后人宁可将这首诗看成是关于爱情的,而并非关于政治。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句写的正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李杨的爱情就此转向悲剧进而走向毁灭。为了保全大局,江山与美人总得放弃一个。马嵬坡,成了李隆基永远的伤痛之地。
国家保住了,却永失我爱。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失去爱人的玄宗在回宫后日日浑浑噩噩,偌大的宫殿只剩自己形单影只。曾经还嫌弃她娇奢无度、任性自我,而今看来那时的一切是如此美好,现在只能在梦中苦苦相寻她似乎还未散尽的魂魄。“唯将旧物表深情”,希望天上的她能收到信物,收到玄宗的悔恨与思念。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李隆基想尽一切办法去与逝去的玉环相见,哪怕再看看她的泪,看她哭得梨花带雨也好。可是,死者已矣。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分开之后的愿望单纯而善良,什么都可以舍弃,哪怕成为花和鸟,只要能紧紧相依便足够了。此时的玄宗才知道,天人永隔是爱情中最为遗憾的事。两个人在一起厮守虽然终将会走到人生的尽头,但与人鬼殊途相比,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恐怕这也是 “恨”之所在,恨的是自己为何当初没有舍命保住自己的爱情,让天长地久的誓言沦为了旷古遗恨。
一曲长恨歌,替一代帝王歌出了心中的爱与不得。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有多少以分离以代价来证明的爱,在心底苦苦郁结成了一缕黑色的怨恨,哽在喉中。佳人风华随着所有的柔情旖旎,如行云流水匆匆散尽,如若不能相守,却还要眼睁睁地看她慢慢离席,让心中的爱变作怨恨刺伤双眼。
风依然吹拂着今人的脸庞,云只看见曾经的爱恨,那经过了春花秋月和生死两茫茫的人心中该留下怎样的涟漪或是波涛。那涟漪经久不能停息,那波涛历时不曾退去。只有将这苦涩写进诗中,可是谁又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因为爱过,所以怕生离死别,然而离别却如影随形。世人多怕离别之苦,诗人更甚。然而,诗人多的是才情,当阴阳两隔时,他们将哀愁的情绪,化作伤情饱满的文字,垂首吟唱。当爱时过境迁,是谁在哪里伤离别,是唐玄宗,更是大唐那群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