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杨柳”是什么意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全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用杨柳来表达送别之情。《诗经·小雅·采薇》中曾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乐府诗集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这首诗的作者王之涣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远眺黄河时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
王之涣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诗大气磅礴,意境开阔,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年冬天的某日,天上下着大雪。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三位诗人来到旗亭,饮酒赏雪。兴趣正浓时,忽然来了一群梨园歌女,要登台表演。三位诗人便移坐到舞台边,静静等待观看。这时乐工奏起乐曲,歌女清调嗓音,准备歌唱。
三位诗人见此情形小声议论了起来。王昌龄提议,他们三人在诗坛齐名,不能分出高低,不如根据歌女的演唱曲目来做定夺。谁的诗被歌女演唱一次,就在亭壁上画一条横线,最后根据横线的多少来决定胜负。高适、王之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第一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非常得意,赶忙在亭壁上画了一个记号。
第一位歌女唱完后,另一位歌女接着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非常兴奋地画了一个记号。
第三位歌女紧接着唱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这是王昌龄的《长信怨》,他兴奋地又画了一个记号。
王之涣心里非常纳闷,自己的名气不比他们二人小,歌女为什么没有唱自己的诗?于是他稳了稳坐姿,清了清嗓子对身边的王昌龄和高适说,前面这几个普通的歌女只会唱通俗诗文,而他的诗词只有与众不同的歌女才会演唱。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年轻貌美的一位说:“只有她才会唱我的诗。”并且信心满满地说,如果一会儿她唱歌时,不唱他的诗,他就自愿认输,不再与高适和王昌龄争高下了;但如果那位年轻漂亮的歌女唱了他的诗,高适和王昌龄都得甘愿认输。
“好!”王昌龄和高适都答应了。
不一会儿,那个年轻貌美的歌女开口唱歌了,一张口便唱出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歌声凄婉动听,扣人心弦。
听完后,高适和王昌龄异口同声地赞道:“好诗,实在是好诗!”
这首《凉州词》既是一幅描绘西北边疆壮丽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描写出征将士悲壮情怀的长歌,引人遐想,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