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作品原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译文注释
译文一
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天涯此时你我共相望。
情人怨恨那月夜漫长,整夜不眠把亲人思念。
灭蜡烛爱这满屋月光,披衣徘徊感觉夜露凉。
不能把这月色捧送你,卧床只望相见在梦乡。
译文二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虽然天涯远隔,人们却共有这美好夜景。有情之人啊,怨恨长夜漫漫,整晚都无可遏制地相思难眠。熄灭烛火吧,让这可爱的月光充盈着天地,披衣而起吧,只觉夜露清冷滋润。可惜我不能用双手捧起月光来赠送给你,只得继续躺下,希望能在梦中得见重会的美好日子。
注释
情人:有情之人,诗人自指。
竟夕:终宵、整夜。
滋:湿润。
望月怀远作品鉴赏
赏析一
后人点评:
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增定评注唐诗正声》)
这是一首月夜怀人之作,描写明月夜相思的情景,抒写诗人怀念亲友的深情,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历来被人传诵。需要说明的是,诗中的“相思”、“佳期”等指怀念人世间常有的感情,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爱情。
诗的首联高华浑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第一句“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是写景,第二句则是因景生情,“令人想起了远隔千山万水的亲朋好友,此时此刻他们也与我观赏着同一轮明月”。这两句诗与谢庄《月赋》中“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更显得自然流畅、不事雕琢,意境也就更加恢弘。第一句写“望月”,第二句写“怀远”,两句均紧扣诗题,但看上去却不着痕迹。
颔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殷切思念。“情人”,可指多情的人、有怀远情思的人,此处是诗人自称;“遥夜”指长夜;“竟夕”意为通宵。诗人想念远方好友,竟至于通宵不眠,还因此埋怨起夜太漫长。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严格要求颔联和颈联的对仗。这一联是流水对,浑然天成,颇具美感。
颈联紧承颔联,详细描述了诗人难以入眠的情形,生动形象,很是传神。“怜”,意为爱怜、怜惜;“滋”,打湿之意。第五句写诗人在房间徘徊,熄灭蜡烛后见到地上铺满银色的月光,不禁生出爱怜之意;第六句写夜色深沉,诗人独自在庭院流连,感觉到露水打湿了披着的衣裳。本联对仗工整,细致入微。
尾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不堪”,指不能;“盈手”,满手之意;“佳期”,指重聚之日。这两句诗意为:我无法手捧月光送给千里相隔的亲友,只盼望在梦中与你们相会。此处化用陆机《拟明月何皎皎》中“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一句的诗意,加以升华,表达出了缠绵不绝的情思。
全诗描写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意境清新,寄兴深远,细细品味,甚是动人。
赏析二
这首诗细致地描写了月夜思亲的情景。全诗由景起情: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发调高亢,情韵悠长,已成为思亲怀人的千古名句。明亮皎洁的月色与诗人内心深厚的相思情浑然交融。月光的描写贯穿于全篇,有力地烘托相思之情的深远无边。另一方面诗人因思人而怨恨夜长,竟夕不眠,灭烛沉思,披衣遥望,这些情态的描写,把其缠绵相思的深情表达得异常真切、形象,从而产生了感人的魅力。
这首诗空灵深邃,诗人于明月之夜思念远方之人,乃至惆怅难眠,文辞简洁质朴,结构谨严,气韵流畅,是五律中一流的佳作。
明月升起,光辉遍地,这时候天地之间空寂无滓,使人心能够摆脱外物羁绊,深深地沉浸到某种情感氛围中去,所以借月夜而咏情的诗篇,古已有之。至于月夜相思,南朝谢庄《月赋》中便有“美人去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句,无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即从中化出。这两句清新脱俗,而又晓畅如口语,难怪会流传千古,吟咏不衰。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精炼的,而五言格律诗往往是精炼中的精炼,一字都不可改易,一字都不可缺失。就以此诗为例,首联短短十个字中,所蕴含的情意几可达至无穷。因为诗人只是给出一种情境而已,情境背后的意味可由读者因自身情感的共鸣而层层剖析,层层增叠。人隔天涯,但明月如一,我所见之月,与你所见之月,料来并无不同,则我所思之情,与你所思之情,应当也无差别,这是将遥远两地的两人用情感线索牵扯到了一起,则诗人此后所写相思,就并非一人独有之情感,而是两人共通的情感纽带。
因此颔联即点明相思主题,并言“情人”,有情之人才会对月生情,而有情之人对月惆怅,则见情思更浓。“遥夜”、“竟夕”二词相互承接,以见相思难眠,情深意切。颈联写诗人怜爱月光充盈,其实前句已将月光与相思完美地联系起来,则实际充盈天地,包裹住诗人与其相思之人的,正未必是月光,而是思念之情。寒露“滋”衣,以见月夜清冷,而自己站立之久,这是景语,更是情语,正以抒发内心惆怅之感,而惆怅如此表述出来,又哀而不伤,恰到好处。
尾联说月光“不堪盈手赠”,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正说明诗人有捧起月光相赠远人之意。西晋陆机《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指月光如水,似有形焉,似可手捧,陆诗纯景语,而此诗加以“不堪”二字,则情景交融,更见其意之深。诗言到此,情意浓满,已达极致,故以“梦佳期”加以收束,以见情与月虽有关联,却又两分,月既无法寄情,只能托之于梦。开篇将月与情相关联,结句却又分开,其结构、转折,真真妙不可言。是故《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赏析三
这是一首羁旅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望月思念远方亲人,表达其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始两句诗人用朴素自然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月亮初升的景象。海面上冉冉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诗人此时想,与自己远隔天涯的亲人们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诗人由景入情,自然过渡联想到家中的亲人。在这里本应该是诗人非常想念亲人,而诗人却对面着墨,想到亲人在此时也在思念他的情形,可见诗人构思之巧妙,同时,亲人思念他的情形写得越清晰,表明诗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越深切。其中一个“生”字,运用得非常生动恰当,动感十足。这和前面我们讲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一样的精妙。“天涯共此时”暗用了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意,这句话之前的“海上”、“天涯”勾勒出的壮丽画面,使这一句“天涯共此时”展现的境界更为辽阔明朗。第一句写的是望月实景,第二句是诗人自己想到的,诗文在开始便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定格了整首诗的环境背景,总揽全诗,而之后的抒情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是诗人由前面的想象又转到现实生活,写诗人望月回来想要就寝却无法安眠的心理。这两句的意思是,多情人抱怨这漫漫长夜,一整夜对月相思,无法入眠。诗人因为思念而无法入睡,因为无法入睡所以抱怨夜晚太长。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诗人内心烦躁,苦思无法安宁。一个“怨”字饱含了诗人内心因为思念而产生的深深的痛。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彻夜难眠,吹灭烛灯后,更喜爱月光的皎洁圆满,于是披衣走出屋外,望月凝思,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才从思念情绪中醒悟过来。此时诗人表面上是去欣赏月亮,实则是深深地沉浸在了对家乡亲人的怀想中,这更突出了诗人思亲之切。因望月而怀念亲人,因为怀念亲人而去望月,两相照应,表现出了诗人幽远的怀乡情。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两句写诗人思念亲人却不能相见,于是就产生了把月亮捧起送给亲人的想法。这两句的意思是,但是怎么能赠给远方的亲人呢,还是回去安寝吧,也许在梦里能够有相见的机会。其中充斥了诗人无法见到亲人的无奈心情。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诗人借此更衬托出他思念远方亲人的真挚情感,使诗的怀远之情更含蕴、更细腻。诗文在诗人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心情中结束了,余韵犹存,意味深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篇紧紧围绕“望月”和“怀远”这个线索,通过“望月”怀远,然后,又通过“怀远”无法入眠而“望月”,虽写思念而情绪不过度感伤,情深真纯。同时诗人无论是写月还是写诗人怀远的烦躁心理都是恰到好处,细致入微。颔联一改律诗工整的对偶,而是使用了流水对形式,使诗文显得更为自然、贴切、亲切感人。张九龄这种自然质朴的文风对之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望月怀远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字号:字子寿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
作品风格:自然质朴,感情真挚
诗人小传: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名相。他曾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担任宰相。任相期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为中国封建盛世“开元之治”的出现作出了积极贡献,后因李林甫进的谗言而被罢相,黜为荆州长史。张九龄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在他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所作有《曲江集》。张九龄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唐诗常识
此诗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对仗并不工整,因为张九龄所处的时代格律诗刚刚成型不久,仍保有部分古诗遗意。这一联又称为“流水对”,一般对仗上下句地位平行,各自都可表述某种完整的含义,顺序可以调换,而流水对则上下句间联系更为紧密,分而言之,意思都不完整。类似流水对还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之类。诗中有一流水对,往往会显得更为活泼、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