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诞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
完全读懂名句
你从我的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所发生的事;不知你动身前来的那日,我家窗前的那株梅树是否已开花了?
名句的故事
在人们动辄引用“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今天,重新阅读王维这首原作,我们不禁赞叹王维对题材与文字相应的高度技巧,乡愁是人们所普遍共有的情绪,而王维以近乎白话的词语构句成篇,使这首浅显易懂的作品得以为人传诵不休。
起首一语道破对话者和故乡的关系,表现出对话的“我”对于故乡的热切,然而热切的心情一时之间不知该从故乡何事问起,千头万绪间,就从“我家窗前的梅树”问起吧,也让提问的“我”能得知故乡事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唐诗作品不乏回忆故乡之作,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思念故乡的场景或是深夜见月,或是老大回乡、冬夜灯下,相较之下,这首《杂诗》表现出异乡客对故乡的热情与急切,让读者别有一番思念的悲喜交加,以及感同身受的心情。
历久弥新说名句
故乡,是古今中外文艺创作的母题之一,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这些创作者勾勒、回顾故乡的动机,则往往反映他们对“回返心灵原乡”的渴望。
在乡愁中回忆过往,有时出于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有时来自深刻的情感让不再复返的时空显得绝对美好,总之,乡愁是一种心灵回溯的执著,因而所有与过去有关的,都成为我们在精神上归乡的线索,例如《杂诗》中来自故乡的人,或是那株记忆中默默吐露芬芳的梅树。
写故乡、说乡愁的近代文学作品很多,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在离开故乡30余年后写成,描述童年在北京大城的点滴回忆;琦君在桂花气味中回到童年采收桂花的场景,《故乡的桂花雨》既有童趣,也是遥远怀念故乡中父母的话语形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虽是虚构的故事,却真实记录他所热爱的湘西风情。国外创作者笔下的乡愁作品也不遑多让:荷马所作的希腊史诗《奥德赛》中,奥德赛费尽千辛万苦,经过漫长的十年漂流,才得以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伊塔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的小说直接以《乡愁》为名,诉说经过青年期的彷徨后,寻找心灵故乡的历程;另一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奎斯则直接写了十余篇流浪异乡的拉丁美洲人的故事,叙述人在异地与自己故乡对话的种种可能。
正如前面所说,作家书写乡愁的同时也在书写自己对起源或似水年华的想望,而最为忧伤的一种,也许是在书写之际悲哀地体会了人地两隔的现实吧。